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6
作者
危宏晖
机构
[1]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动静脉联合溶栓; 改良rankin量表评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探讨动静脉联合溶栓在超早期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从收治的超早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选取10例为A组,行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另选同期该症患者10例为B组,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10例为C组,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三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段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情况。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其他两组,A治疗后1、15、30、60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超早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中,采用动静脉联合溶栓疗法,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799 / 3800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间窗内的动静脉溶栓分层治疗的对比研究 [J].
但毕堂 ;
彭小祥 ;
陈小奇 ;
刘文军 .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4, 21 (06) :334-336
[2]   动静脉联合尿激酶溶栓结合动脉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J].
周典贵 ;
焦海旭 ;
徐树军 ;
惠凯 ;
程立山 ;
周勇 ;
罗恩丽 ;
历国艳 ;
袁玉英 ;
房庆华 .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35 (14) :2082-2083
[3]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前是否需等待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指标 [J].
杨璐萌 ;
程忻 ;
凌倚峰 ;
方堃 ;
曹文杰 ;
董强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4, 47 (07) :464-468
[4]   时间追踪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流程速度的影响 [J].
张圣 ;
金信春 ;
陈智才 ;
楼敏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4, 47 (07) :460-463
[5]  
动态CT血管造影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血流与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J]. 陈伟莉,丁信法,张圣,虞雁南,陈智才,楼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01)
[6]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不同部位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J]. 万锦平,张圣,刘克勤,蔡新,娄一萍,陈智才,楼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01)
[7]   伴有心房颤动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的疗效及预后 [J].
尤寿江 ;
曹勇军 ;
肖国栋 ;
韩侨 ;
章春园 ;
王万华 ;
孔岩 ;
张霞 ;
卢涛声 ;
黄志超 ;
刘春风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3, 46 (10) :681-686
[8]   阿替普酶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比较性研究 [J].
林念童 ;
杨碧萍 ;
冼树清 ;
潘速跃 .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2, (10) :1030-1033
[9]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 [J].
马瑞 ;
张晓惠 ;
徐亚辉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05) :919-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