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59
作者
张超 [1 ,2 ]
钟昌标 [3 ]
蒋天颖 [2 ]
李兴远 [2 ]
机构
[1] 云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2] 宁波财经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3] 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新时代; 区域协调发展; 评价; 公共服务; 生态环境; 基础设施; 高质量发展;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20.09.002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从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目标入手,基于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人民生活以及生态环境5个子系统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局部协调发展测度法测算了1996—2017年我国30个省域的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借助σ系数、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及GIS可视化表达方法刻画了其时空分异特征,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各子系统区域协调发展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呈缩减态势,除生态环境系统外,其余四个系统低等级协调发展类型省域数量均逐年递减,高等级协调发展类型省域数量均逐年增加。②区域协调发展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呈缩小特征,各省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普遍较低,最高水平的省域仅处于初级协调发展阶段,较高水平省域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较低水平省域主要聚集于东部沿海和西北地区。③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正向作用较大,基础设施系统协调发展的正向作用较小,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系统协调发展均未产生显著正向作用。④东西部省域属于经济发展引领型的区域协调发展,而中部省域则属于生态环境引领型,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前两个阶段均属于经济发展引领型的区域协调发展,而当前阶段则属于生态环境引领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21]   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收敛性与影响因素探究 [J].
宋建 ;
王静 .
经济经纬, 2019, 36 (01) :18-25
[22]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空间均衡性及格局演变特征 [J].
王耕 ;
李素娟 ;
马奇飞 .
地理学报, 2018, 73 (11) :2198-2209
[23]   区域协调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的GMM实证分析 [J].
吴穹 ;
仲伟周 .
河南社会科学, 2018, 26 (10) :59-63
[24]   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发展与创新 [J].
孙久文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8, (04) :109-114+151
[25]   2003年以来东北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 [J].
王颖 ;
孙平军 ;
李诚固 ;
刘航 ;
周嘉 .
经济地理, 2018, 38 (07) :59-66
[2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 新华社. http://www.gov.cn/zhengce/2018-11/29/content5344537.htm . 2018
[27]  
区域协调发展:基于产业专业化视角的实证[J]. 李红锦,张宁,李胜会.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8(06)
[28]   东北地区“五化”协调发展的格局演变及影响机制 [J].
白雪 ;
宋玉祥 ;
浩飞龙 .
地理研究, 2018, 37 (01) :67-80
[29]   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差异时空格局研究 [J].
王维 ;
陈云 ;
王晓伟 ;
文春生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 (10) :1489-1497
[30]   长江经济带城乡协调发展评价及其时空格局 [J].
王维 .
经济地理, 2017, 37 (08) :60-6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