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格局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进路研究

被引:68
作者
郑瑞强 [1 ]
郭如良 [2 ]
机构
[1]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江西农业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有效衔接;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要素组合优化;
D O I
10.13300/j.cnki.hnwkxb.2021.03.004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应准确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空间重构基础上要素组合优化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义。从减贫规律认知升华、行为外嵌转向发展自觉、资源配置优化与延续效应发挥三个层面分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行为的内在逻辑,厘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对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应着力做好发展规划统筹、体制政策健全完善、产业转型升级、相对贫困治理、全域生态宜居环境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高质量建设、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协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领域工作,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及其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的良性互动。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9+183 +18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相对贫困治理:性质、策略与长效机制 [J].
罗必良 .
求索, 2020, (06) :18-27
[3]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与双循环新格局的构建 [J].
陈文玲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22 (04) :1-8+105
[4]   行为决策中诱饵效应的认知加工机制 [J].
李嘉惠 ;
刘清 ;
蒋多 .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 (10) :1688-1696
[5]   不设增速目标与保就业:应对危机的良性循环市场化改革新路子——学习《政府工作报告》体会 [J].
郑秉文 .
保险研究, 2020, (06) :3-19
[6]   乡村振兴视野下的新型城乡关系研究——一个社会学的分析视角 [J].
杨发祥 ;
杨发萍 .
人文杂志, 2020, (03) :119-128
[7]   中国扶贫理论研究论纲 [J].
黄承伟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02) :1-7+161
[8]  
加快形成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N]. 王济光.人民政协报. 2020 (003)
[9]  
推动内外双循环实现良性互动[N]. 蔡普华.联合时报. 2020 (006)
[10]  
从五个维度深刻理解“双循环”战略内涵[N]. 甄新伟.第一财经日报. 2020 (A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