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治理共同体:概念、理论与策略

被引:10
作者
杜骏飞
机构
[1]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关键词
网络社会; 社会治理共同体; 治理模式; 多元治理; 协商政治;
D O I
10.13300/j.cnki.hnwkxb.2020.06.001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建设网络社会治理共同体已成为中国深化改革的关键任务。通观全球网络社会治理模式,有法治偏向与自律偏向之别,亚洲地区国家特有的管制方式,有一定的短期行为倾向。指涉所有网络社会主体的多元治理,正日益成为基本共识。中国的网络治理问题,其出发点是社会力量的觉醒及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转型;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应通过有边界的网络治理民主,推进现实民主,并逐步建立起高水平的协商政治体系。网络社会治理共同体作为一种思想变革,其政治转型的价值在于:通过网络治理权的合作,推动全社会在重要议题上的政治协同,既寻求网络管理政策的新共识,也努力达成现实治理观念的新平衡。基于这样的理论框架,文章给出了建设网络社会治理共同体的一系列操作性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160 +16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数字巴别塔:网络社会治理共同体刍议 [J].
杜骏飞 .
当代传播, 2020, (01) :1-1
[2]   网络社会治理的法治模式 [J].
徐汉明 ;
张新平 .
中国社会科学, 2018, (02) :48-71+205
[3]   互联网社会与新轴心时代 [J].
赵劲 ;
陈洪玲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8 (01) :50-56
[4]   网络空间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仿真实验研究 [J].
周毅 ;
曹丽江 .
电子政务, 2016, (07) :12-19
[5]   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基本方向、工具选择与责任认知 [J].
魏崇辉 .
湖北社会科学, 2015, (10) :33-37
[6]   虚拟社会管理的若干基本问题 [J].
杜骏飞 ;
李永刚 ;
孔繁斌 .
当代传播, 2015, (01) :4-9
[7]   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深刻变迁 [J].
刘少杰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14, (05) :62-70
[8]   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及其建设思路 [J].
李强 ;
刘强 ;
陈宇琳 .
北京社会科学, 2013, (01) :4-10
[9]   韩国网络治理现状及启示 [J].
陈晓云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0, 20 (06) :23-28+109
[10]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网络社会治理 [J].
曾润喜 ;
王国华 ;
陈强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2 (05) :1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