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治理的法治模式

被引:133
作者
徐汉明
张新平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关键词
网络社会; 法治模式; 网络治理; 法治; 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D920.0 [理论];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030101 ;
摘要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形式,法治模式是网络社会治理的必由之路。网络社会的本质,是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等主体之间的各种关系基于互联网技术产生聚合而形成的新的社会关系格局和结构形态,是现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各种关系的单一或综合反映、延伸和表达。网络社会治理的法治模式,是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将网络社会治理要素、治理结构、治理程序、治理功能纳入法治范围及运行轨道的治理理论、制度与实践。梳理回顾我国网络社会治理法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总结网络社会治理法治建设有益经验,反思现存立法、执法和司法困境,可以构建出规范完备、实施高效、监督严密、保障有力的中国特色网络社会治理法治制度体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网、办网、用网、护网,实现网络社会在法治轨道上健康有序运行发展,推进网络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71+205 +205
页数:25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语境同一论:科学表征问题的一种解答 [J].
魏屹东 .
中国社会科学, 2017, (06) :42-59+206
[2]   社会“二重化”与网络社会安全建构 [J].
谢俊 .
理论月刊, 2017, (02) :159-162
[3]   网络社会中集体记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J].
赵然 .
新闻研究导刊, 2017, 8 (01) :34-35+51
[4]   终将被遗忘的权利——我国引入被遗忘权的思考 [J].
万方 .
法学评论, 2016, 34 (06) :155-162
[5]   网络空间主权的治理模式及其制度构建 [J].
张新宝 ;
许可 .
中国社会科学, 2016, (08) :139-158+207
[6]   中国网络治理的定位及现实路径 [J].
何明升 .
中国社会科学, 2016, (07) :112-119
[7]   社会治理法治建设指标体系的设计、内容及其评估 [J].
徐汉明 ;
张新平 .
法学杂志, 2016, 37 (06) :31-43
[8]   “上天入地”,还是“度权量利”——《网络安全法》(草案)述评 [J].
丁道勤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8 (03) :34-41
[9]   推进中国网络社会治理能力建设 [J].
熊光清 .
社会治理, 2015, (02) :65-72
[10]   论法治评估的类型化 [J].
朱景文 .
中国社会科学, 2015, (07) :108-12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