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16
作者
陈淑凤
机构
[1] 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信息化; 农业现代化; 绿色化; 协调发展;
D O I
10.14067/j.cnki.1673-9272.2017.02.005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83001 ;
摘要
以福建省2004-2014年数据为基础,构建"五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五化"耦合协调度,并运用灰色GM(1,N)模型分析"五化"协调发展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福建省"五化"协调发展呈现出"低发展低耦合-低发展高耦合-高发展低耦合-高发展高耦合"的特征。(2)"五化"协调发展既要注重各子系统的发展质量,同时要平衡各子系统间的发展差距,规避短板问题。(3)城镇化和绿色化对"五化"协调发展具有正向驱动作用,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则抑制"五化"协调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中国“新四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机理与测度分析.[A].张旺;周跃云;.None.2013,
[2]   中国绿色化的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刘凯 ;
任建兰 ;
王成新 .
城市问题, 2016, (04) :11-17
[3]   中国“四化同步区”圈层结构时空演化与聚集经济圈优序组织 [J].
唐根年 ;
许紫岳 ;
舒季君 ;
陈国亮 ;
徐维祥 .
经济地理, 2016, (04) :6-14
[4]   中国地区“四化”协调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J].
顾先问 ;
冯南平 ;
张爱萍 .
生态经济, 2016, 32 (01) :119-124
[5]   中国“四化”协调发展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农业现代化视角 [J].
周振 ;
孔祥智 .
中国软科学, 2015, (10) :9-26
[6]   中国城市群“四化”协调发展效率测度 [J].
潘竟虎 ;
胡艳兴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 (09) :100-107
[7]   中国“四化”同步发展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舒季君 ;
徐维祥 .
经济问题探索, 2015, (03) :50-57
[8]   浙江省“四化”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 [J].
范辉 ;
刘卫东 ;
张恒义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5, (01) :19-25
[9]   市民化率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成本测度 [J].
李为 ;
樊天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8 (05) :55-57
[10]   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测度 [J].
徐维祥 ;
舒季君 ;
唐根年 .
经济地理, 2014, (09)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