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要素生产率、产品质量和企业亏损——基于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的实证研究

被引:5
作者
李丹丹
王平田
机构
[1]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
关键词
企业亏损; 全要素生产率; 产品质量;
D O I
10.19648/j.cnki.jhustss1980.2016.03.013
中图分类号
F27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企业经营绩效的作用机制是什么?本文利用"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数据,得出2014年广东省制造业企业亏损面约为12.2%。亏损面较小的企业具有如下特征:企业年龄为11至15年、中型(员工人数为301至1 000人)、民营、具有出口行为、非加工贸易型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企业等。基于OLS和Probit计量回归,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能显著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而产品质量的提升又对企业亏损有着显著的抑制效应。通过内生性检验,全要素生产率-产品质量-企业亏损具有显著的因果效应。全要素生产率通过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显著降低了企业亏损,这为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强供给侧改革,引导企业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为核心进行资源重新配置,提供了一定的证据支持。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10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僵尸企业”存在之谜:基于企业微观因素的实证解释——来自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的经验证据 [J].
程虹 ;
胡德状 .
宏观质量研究, 2016, (01) :7-25
[2]   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状况与路径选择——基于570家企业4794名员工入企调查数据的分析 [J].
程虹 ;
刘三江 ;
罗连发 .
管理世界, 2016, (02) :57-70
[3]   全面持续地提高要素生产率 [J].
刘世锦 .
国际金融, 2015, (09) :3-5
[5]   一个关于宏观经济增长质量的一般理论——基于微观产品质量的解释 [J].
程虹 ;
李丹丹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67 (03) :79-86
[6]   进入、退出与企业生存——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 [J].
张静 ;
胡倩 ;
谭桑 ;
王晓伟 .
宏观经济研究, 2013, (11) :103-110+143
[7]   利益一致性的标准理论框架与体制创新——“联盟标准”的案例研究 [J].
程虹 ;
刘芸 .
宏观质量研究, 2013, 1 (02) :92-106
[8]   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进入退出与生产率动态演化 [J].
毛其淋 ;
盛斌 .
经济研究, 2013, 48 (04) :16-29
[9]   产业转移特征及其与企业亏损、劳动力转移关系研究 [J].
周正柱 ;
孙明贵 .
工业技术经济, 2012, 31 (05) :120-128
[10]   国际贸易、企业异质性与产品质量升级 [J].
殷德生 ;
唐海燕 ;
黄腾飞 .
经济研究, 2011, 46(S2) (S2) :13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