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扶贫的基层遭遇:结构化困境与治理图景

被引:43
作者
马良灿 [1 ]
哈洪颖 [2 ]
机构
[1]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贵州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项目扶贫; 实践困境; 扶贫主体; 内生性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本文采用参与式观察的定性研究方法,以西部贫困地区的反贫困实践为关注对象,在基层干部、社会力量和贫困群体三者互构关系层面分析了项目扶贫在基层社会所遭遇的实践困境。研究表明,基层干部的总体性支配、社会力量的缺场以及贫困群体主体性权利的缺失,使基层项目扶贫实践陷入结构化困境中,这种结构化困境消解了脱贫的实践效果,制约了国家扶贫战略目标的实现。要优化基层项目扶贫的治理结构,应当对基层干部的权力进行松绑,激发社会力量的参与热情并重建贫困群体的主体性地位,走以贫困群体为中心的内生性发展道路。
引用
收藏
页码:2 / 13+140 +14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项目制与粮食生产的外部性治理 [J].
龚为纲 .
开放时代, 2015, (02) :103-122+5
[2]   扶贫开发与村庄团结关系之研究 [J].
王春光 .
浙江社会科学, 2014, (03) :69-78+157
[3]   项目制背景下农村扶贫工作及其限度 [J].
马良灿 .
社会科学战线, 2013, (04) :211-217
[4]   农村社区内生性组织及其“内卷化”问题探究 [J].
马良灿 .
中国农村观察, 2012, (06) :12-21+92
[5]   内生或内源性发展理论 [J].
邓万春 .
理论月刊 , 2011, (04) :44-46
[6]   内生式发展模式的演进过程——一个跨学科的研究述评 [J].
王志刚 ;
黄棋 .
教学与研究, 2009, (03) :72-76
[7]   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 [J].
周雪光 .
社会学研究, 2008, (06) :1-21+243
[8]   “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的哲学前提 [J].
贺来 .
哲学研究, 2005, (01) :24-30
[9]   拓开发展研究的新方向──评佩鲁的《新发展观》 [J].
陈铁民 .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97, (02) :6-10
[10]  
发展的迷思.[M].(瑞士) 李斯特 (Rist;G.) ;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