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制背景下农村扶贫工作及其限度

被引:93
作者
马良灿
机构
[1] 贵州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项目制; 农村扶贫工作; 项目主体; 受益主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项目制背景下农村扶贫工作出现了资源主体、执行主体、参与主体与受益主体的角色倒置与目标错位问题。在扶贫实践中,由于各类扶贫项目被地方各种权力与利益关系所绑架,使扶贫结果与扶贫初衷和目的出现了严重背离。要使农村贫困群体成为扶贫项目的真正受益主体,就应打破由各级政权所建构的权力利益结构之网,重建贫困者的主体性地位,加强农村社区内生性组织建设,并通过社区组织建设来提升社区能力,实现国家与社会、资源主体与贫困群体的直接对接。
引用
收藏
页码:211 / 21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农村社区内生性组织及其“内卷化”问题探究 [J].
马良灿 .
中国农村观察, 2012, (06) :12-21+92
[2]   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 [J].
渠敬东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5) :113-130+207
[3]   财政资金的专项化及其问题 兼论“项目治国” [J].
周飞舟 .
社会, 2012, 32 (01) :1-37
[4]   项目制的分级运作机制和治理逻辑——对“项目进村”案例的社会学分析 [J].
折晓叶 ;
陈婴婴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4) :126-148+223
[5]   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 [J].
周雪光 .
社会学研究, 2008, (06) :1-21+243
[6]   “权力—利益的结构之网”与农民群体性利益的表达困境——对一起石场纠纷案例的分析 [J].
吴毅 .
社会学研究, 2007, (05) :21-45+243
[8]   地方国家、经济干预和农村贫困:一个中国西南村落的个案分析 [J].
古学斌 ;
张和清 ;
杨锡聪 .
社会学研究, 2004, (02) :79-88
[9]   穷人主体建构与社区性制度创新 [J].
沈红 .
社会学研究, 2002, (01) :40-54
[10]   从“代理型政权经营者”到“谋利型政权经营者”——向市场经济转型背景下的乡镇政权 [J].
杨善华 ;
苏红 .
社会学研究, 2002, (01) :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