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利益的结构之网”与农民群体性利益的表达困境——对一起石场纠纷案例的分析

被引:311
作者
吴毅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农民群体性利益表达; 合法性困境; 权力—利益的结构之网;
D O I
10.19934/j.cnki.shxyj.2007.05.002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本文以华中地区A镇一起石场纠纷为案例,分析农民群体性利益表达的困境,讨论了目前学界关于农民维权"以法抗争"等理解模式所存在的简单政治化倾向,指出非政治化仍然是农民维权的基本特征。论文还认为,以"合法性困境"为基点所推导出来的农民维权的弱组织和非政治化观点虽然足以批判有关农民维权行为的激情化想象,但却有忽略转型期中国政治之复杂性和过渡性特点之嫌,其对农民维权特征的基本判断虽然表面上与激情化想象不同,但两者在思维逻辑上却存在着某种内在一致性与贯通性,本身也不自觉地陷入了"民主—极权"这一泛政治化思维陷阱,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农民利益表达之难以健康和体制化成长的原因,从场域而非结构的角度看,更直接导因于乡村社会中各种既存"权力—利益的结构之网"的阻隔,与"合法性困境"相比较,这一结构之网已经越来越成为影响和塑造具体场域中农民维权行为的更加常态和优先的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45+243 +243
页数:2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草根动员与农民群体利益的表达机制——四个个案的比较研究 [J].
应星 .
社会学研究, 2007, (02) :1-23+243
[2]   作为特殊行政救济的信访救济 [J].
应星 .
法学研究, 2004, (03) :58-71
[3]   透视集体上访事件中的村民与乡村干部 [J].
郑卫东 .
青年研究, 2004, (03) :19-24+49
[4]   当前农民维权活动的一个解释框架 [J].
于建嵘 .
社会学研究, 2004, (02) :49-55
[5]   论新时期人民群众上访的特点 [J].
叶长贵 .
河南社会科学, 2002, (04) :177-179
[6]   群体上访人员的几种异常心理 [J].
谭用发 .
安徽决策咨询, 2002, (06) :44-45
[7]   从特征入手预防处置群体性上访闹事事件 [J].
杨明连 .
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02) :47-48+69
[8]   关注底层 [J].
查特吉 .
读书, 2001, (08) :13-20
[9]  
乡村中国评论[M].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吴毅, 2006
[10]  
中国社会中的日常权威[M].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翟学伟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