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定律”:我国古代“并税式”赋税改革回顾

被引:5
作者
马海涛 [1 ]
龚浩 [2 ]
高珂 [3 ]
机构
[1] 中央财经大学
[2]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3] 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黄宗羲定律; 并税式; 赋税改革;
D O I
10.19559/j.cnki.12-1387.2018.12.006
中图分类号
F812.9 [财政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摘要
"黄宗羲定律"揭示了我国古代历次赋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项杂派税收并入正项税收中的现象,这种赋税改革模式又称之为"并税式"改革。"并税式"改革通过杂派的正项化、赋役的货币化以及负担的均平化实现了中央在财权和财力上的扩张,中央的"加赋"与地方的"减负"是"并税式"改革得以向前推进的动力。"并税式"改革使中央获得绝对比重财政收入的同时造成地方财力的不足,使得地方政府私征不断而百姓负担加重,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形成了由"陋规"架起的利益链导致了吏治的腐败与国家财政监督体系的失效,地方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职能难以得到有效体现,最终影响到了国家治理能力的建设。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王朝更迭下的地方财政改革——以明清时期江苏地区均田均役制度的推行为视角[J]. 王文素,龚浩.人文论丛. 2017(02)
[2]   财政分权理论回顾与展望 [J].
马海涛 ;
任致伟 .
财政监督, 2017, (24) :31-37
[3]   杂派失控与传统中国的财政周期——再论“黄宗羲定律”的历史真相 [J].
谢红星 .
人文杂志, 2017, (09) :108-116
[4]   三论“黄宗羲定律”是否成立 [J].
付志宇 .
财政监督, 2017, (06) :91-93
[5]   从“黄宗羲定律”到帝国的逻辑:中国国家治理逻辑的历史线索 [J].
周雪光 .
开放时代, 2014, (04) :108-132+7
[7]   “黄宗羲定律”是否能够成立? [J].
杜恂诚 .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9, (01) :153-156+176
[8]   黄宗羲定律、利益集团及税费改革——基于历史角度的分析 [J].
张瀚文 ;
尚长风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6, (03) :22-26
[10]   论农村税费改革的定律约束和取向选择——兼评所谓“黄宗羲定律” [J].
陈光焱 .
财政研究, 2002, (08) :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