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户用地行为的耕地生产力及隐性损失研究

被引:23
作者
孔祥斌 [1 ]
李翠珍 [2 ]
梁颖 [1 ]
王洪雨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
[2]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户; 土地利用; 耕地; 粮食生产能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国内外耕地粮食生产能力研究较多关注耕地生产能力及其耕地生产能力刚性损失的研究,而缺乏对耕地生产能力隐性损失的深入研究。本文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与粮食生产能力的区域尺度和时间尺度的层次性,以及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对粮食生产能力隐性损失的关系进行表述,而后从农户土地利用、耕地集约利用和耕地生产能力3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进而将耕地生产潜力的实现差异性和农户土地利用差异有机结合,构建基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耕地生产能力研究的框架体系、探讨相关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在研究内容上,要从农户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规律入手,分析集约利用差异对耕地生产能力及其实现程度的影响,分析不同区域耕地生产能力的隐性损失强度及其时间空间差异特征,并构建基于农户土地利用-作物生长-生产能力影响的模型。此外,基于农户土地利用的耕地生产能力研究,不仅要借助传统的学科方法,还要结合应用遥感信息识别技术、地理空间分析技术、空间定位技术等,在研究方法和数据采集技术方面实现突破。
引用
收藏
页码:869 / 87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中国“藏粮于地”粮食生产能力评估 [J].
周小萍 ;
陈百明 ;
张添丁 .
经济地理, 2008, (03) :475-478
[2]   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区域农户粮食生产函数研究——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 [J].
宋伟 ;
陈百明 ;
陈曦炜 .
资源科学, 2007, (06) :206-211
[3]   从栅格到县域:中国粮食生产的资源潜力区域差异分析 [J].
封志明 ;
杨艳昭 ;
张晶 ;
王秀芬 .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05) :747-755+854
[4]   中国未来人口发展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障 [J].
封志明 .
人口研究, 2007, (02) :15-29
[5]   安徽沿江地区耕地数量变化特征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J].
李宗尧 ;
杨桂山 .
资源科学, 2006, (06) :91-96
[6]   北京山区小流域土地利用行为调查分析 [J].
田志会 ;
郑大玮 ;
刘云 ;
王有年 ;
王蒙 ;
宋铁勇 .
中国水土保持, 2006, (07) :36-38
[7]   2004年中国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研究 [J].
张晋科 ;
张凤荣 ;
张迪 ;
吴初国 ;
安萍莉 .
资源科学, 2006, (03) :44-51
[8]   社会化小农:动机与行为 [J].
邓大才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03) :9-16
[9]   河南省近期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变化研究 [J].
杨建锋 ;
王国强 ;
王玉霞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 (02) :101-104
[10]   1996-2004年中国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变化研究 [J].
张凤荣 ;
张晋科 ;
张迪 ;
吴初国 ;
徐艳 .
中国土地科学, 2006, (02) :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