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藏粮于地”粮食生产能力评估

被引:21
作者
周小萍 [1 ]
陈百明 [2 ]
张添丁 [1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藏粮于地”;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粮食安全;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08.03.024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以"藏粮于地"战略思路为基本出发点,结合中国粮食生产的实际,构建了中国粮食现实生产能力评估框架,确定了当前"藏粮于地"的方式。认为粮食闲置生产能力构成"藏粮于地"粮食现状增产潜力,即现阶段我国土地的"藏"粮能力。利用该评估框架,运用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遥感、统计等数据,对中国"藏粮于地"粮食生产能力进行综合测算,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土地的"藏"粮能力为4 180.33×104t,占现实粮食产量的8%。如果变现这一"藏"粮能力,按人均粮食占有标准400kg计,粮食自给率可增加8个百分点,说明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对我国粮食安全尤为重要,由此,提出了实现"藏粮于地"粮食生产能力的保障机制和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475 / 47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论中国农田生态保育 [J].
杨正礼 ;
梅旭荣 ;
黄鸿翔 ;
徐明岗 .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04) :280-284+314
[2]   试论中国粮食安全的三大关联战略 [J].
杨正礼 ;
梅旭荣 ;
不详 .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05, (02) :81-84
[3]   复种指数遥感监测方法 [J].
范锦龙 ;
吴炳方 .
遥感学报, 2004, (06) :628-636
[4]   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在于“藏粮于田” [J].
杨正礼 ;
卫鸿 .
科技导报, 2004, (09) :14-17
[5]   耕地与粮食安全战略:藏粮于土,提高中国土地资源的综合生产能力 [J].
封志明 ;
李香莲 ;
不详 .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 2000, (03) :1-5
[6]  
陈百明主编.中国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能力[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