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城就业中心体系测度——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研究

被引:103
作者
丁亮
钮心毅
宋小冬
机构
[1]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关键词
就业中心体系; 手机信令数据; 通勤; 上海中心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49.27 [地方劳动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识别上海市域内手机用户的工作地和居住地,获取就业者的通勤数据,测度上海中心城的就业中心体系。首先用就业者工作地数据生成就业密度分布图,基于中心城的就业密度识别就业中心。随后,用就业者工作地和居住地数据分别从就业密度和通勤联系两方面测度各中心的能级、分析各中心的腹地和势力范围。研究发现:1上海中心城的就业中心呈主中心强大的弱多中心体系;2就业密度越高的中心与其他地区的通勤联系一般也越强,但通勤联系在各中心间的差异更显著;3能级越高的中心腹地面积越大,但势力范围不一定越大;4相比于能级,职住功能混合度对职住平衡的影响更大;5缺少就业中心的地区势力范围呈交替状。本研究一定程度上能有助于解决既往就业中心体系研究因空间单元较大、缺少通勤数据在中心识别、通勤联系测度等方面受到的局限,希望能为构建上海中心城就业多中心体系提供帮助。
引用
收藏
页码:484 / 499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中大都市的空间结构及其演化.[D].付磊.同济大学.2008, 07
[2]   利用手机数据识别上海中心城的通勤区 [J].
丁亮 ;
钮心毅 ;
宋小冬 .
城市规划, 2015, (09) :100-106
[3]   基于移动定位大数据的城市空间研究进展 [J].
丁亮 ;
钮心毅 ;
宋小冬 .
国际城市规划, 2015, 30 (04) :53-58
[4]   基于手机数据识别上海中心城的城市空间结构 [J].
钮心毅 ;
丁亮 ;
宋小冬 .
城市规划学刊, 2014, (06) :61-67
[5]   我国大都市区就业次中心的形成机制——上海研究及与北京比较 [J].
魏旭红 ;
孙斌栋 .
城市规划学刊, 2014, (05) :65-71
[6]   上海都市区就业—人口空间结构演化特征 [J].
孙斌栋 ;
魏旭红 .
地理学报, 2014, 69 (06) :747-758
[7]   从大规模短期规则采样的手机定位数据中识别居民职住地 [J].
许宁 ;
尹凌 ;
胡金星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4, 39 (06) :750-756
[8]   特大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的交通绩效检验——上海案例研究 [J].
孙斌栋 ;
涂婷 ;
石巍 ;
郭研苓 .
城市规划学刊, 2013, (02) :63-69
[9]   利用公交刷卡数据分析北京职住关系和通勤出行 [J].
龙瀛 ;
张宇 ;
崔承印 .
地理学报, 2012, 67 (10) :1339-1352
[10]   北京都市区人口—就业分布与空间结构演化 [J].
孙铁山 ;
王兰兰 ;
李国平 .
地理学报, 2012, 67 (06) :829-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