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城市转型中的社会空间结构——以阜新为例

被引:24
作者
魏冶 [1 ]
张哲 [2 ]
修春亮 [1 ]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煤炭城市; 城市转型; 社会空间; 阜新;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1.07.013
中图分类号
F426.21 [];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1204 ;
摘要
作为煤炭工业城市,阜新市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转型中,其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以及演变特征与国内外通常关注的综合性中心城市的案例均有所不同。利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得第一手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得到阜新市社会空间结构的5个主因子,即贫困人口、"体制内"就业人员、(原)矿业人口、私营及个体从业者以及棚户区及老旧住宅居民等;利用改进的区位商方法结合GIS制图,展示了5个主因子的空间集聚状况;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提取出"体制内"就业人员聚集区、原矿业人口他转移地区、原矿业人口自转移地区(私营及个体从业者聚集区)、待改造棚户区、贫困人口高度集中区等5类社会区;最后根据这5类社会区的空间分布特征,抽象出了转型中阜新市社会空间结构的简化模型。探讨了阜新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形成机理,认为原矿业人口的转移、铁路的分隔作用、资源开发的阶段性、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煤炭城市特殊的生态环境问题、职业分化的体制因素等是促使阜新市独特社会空间结构形成的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850 / 85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基于ESDA的城市社会空间研究——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 [J].
宣国富 ;
徐建刚 ;
赵静 .
地理科学, 2010, 30 (01) :22-29
[2]   转型期北京社会空间分异重构 [J].
冯健 ;
周一星 .
地理学报, 2008, (08) :829-844
[3]   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空间演进动力及其模式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J].
魏立华 ;
闫小培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6, (01) :67-72
[4]   当代我国大都市的社会空间分异——对上海三个社区的实证研究 [J].
李志刚 ;
吴缚龙 ;
卢汉龙 .
城市规划, 2004, (06) :60-67
[5]   北京城市社会区分析 [J].
顾朝林 ;
王法辉 ;
刘贵利 .
地理学报, 2003, (06) :917-926
[6]   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1982-2000) [J].
冯健 ;
周一星 .
地理研究, 2003, (04) :465-483
[7]   论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体制性分割 [J].
李萍 ;
刘灿 .
经济学家, 1999, (06) :18-22
[8]   广州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因子生态分析 [J].
许学强 ;
胡华颖 ;
叶嘉安 .
地理学报, 1989, (04) :385-399
[9]   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与规划 [J].
虞蔚 .
城市规划, 1986, (06) :25-28
[10]  
东北地区矿业城市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仇方道,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