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基于“互联网+”创新的机制和路径

被引:109
作者
张伯旭 [1 ]
李辉 [2 ]
机构
[1]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政策研究室
关键词
“互联网+”; 产业融合; 制造业; 转型升级;
D O I
10.13502/j.cnki.issn1000-7636.2017.02.010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5 ; 0202 ;
摘要
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越发深入,并展示出巨大的创新潜力。本文通过把握"互联网+"的主要内涵和特征,试图揭示"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机制,从而明确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运营、组织结构和竞争绩效的影响。结合国外利用"互联网+"改造制造业的模式和经验分析,探索"互联网+"改造制造业的结合点和发展路径。最后,针对当前影响制造业企业实施"互联网+"创新的制度性、技术性、认知性障碍,提出推动互联网与中国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相关政策与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智能定制研究——青岛红领服饰与佛山维尚家具案例 [J].
吴义爽 ;
盛亚 ;
蔡宁 .
中国工业经济, 2016, (04) :127-143
[2]   “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的理论基础 [J].
李晓华 .
经济纵横, 2016, (03) :57-63
[3]   “互联网+”跨界经营:创造性破坏视角 [J].
赵振 .
中国工业经济, 2015, (10) :146-160
[4]   “互联网+制造业服务化”融合发展研究 [J].
童有好 .
经济纵横, 2015, (10) :62-67
[5]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经济特征及其政策含义 [J].
贺俊 ;
姚祎 ;
陈小宁 .
中州学刊, 2015, (09) :30-35
[6]  
GE:智能大机器[J]. 赵建凯.IT经理世界. 2015(11)
[7]   从先进制造战略到工业互联网 美国掀起再工业化浪潮 [J].
田洪川 .
世界电信, 2015, (04) :66-70
[8]   从产业结构到现代产业体系:继承、批判与拓展 [J].
贺俊 ;
吕铁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5, 29 (02) :39-47
[9]   德国“工业4.0”计划及其对我国产业创新的启示 [J].
黄阳华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5, (02) :1-10
[10]   工业互联网、工业4.0和“两化”深度融合的比较研究 [J].
胡晶 .
学术交流, 2015, (01) :15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