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工业4.0和“两化”深度融合的比较研究

被引:75
作者
胡晶
机构
[1] 哈尔滨商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关键词
工业革命; 工业互联网; 工业4.0; “两化”深度融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71.2 []; F451.6 [];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1201 ;
摘要
美国提出的工业互联网、德国提出的工业4.0、中国提出的"两化"深度融合,这三个新概念虽然表述及某些内涵略有不同,但提出时间相近、本质指向相同、战略层次相似、动力来源相同,可比性极强:一是三个新概念本质一致,指向相同;二是"两化"深度融合面临新挑战和新机遇;三是"两化"深度融合的概念表述欠缺战略品牌属性,应该提档升级;四是学习借鉴工业互联网、工业4.0的优长,创新完善自己的"两化"深度融合。"两化"深度融合为中国迎接新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平台,中国工业革命面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历史性战略机遇期。在"两化"深度融合中应该坚持的战略原则有:自主创新与学习借鉴的结合统一;投入与效益的结合统一;软件发展与硬件发展的结合统一;产业与企业的结合统一;市场决定与政府指导的结合统一;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结合统一。"两化"深度融合的战略措施包括:一是把"两化"深度融合升华为有战略品牌属性的"工信CPSS";二是搞好层级设计和制定战略规划;三是聚集各类人才和加大投融资力度;四是规避信息风险,重视信息安全;五是强化国内多部门协同配合,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引用
收藏
页码:151 / 15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工业互联网和两化深度“融合”殊路同归 [J].
姜红德 .
中国信息化, 2014, (19) :11-13
[2]   工业互联网是IT业的新机遇 [J].
邢帆 .
中国信息化, 2014, (19) :14-15
[3]   工业互联网发展与“两化”深度融合 [J].
李培楠 ;
万劲波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4, 29 (02) :215-222
[4]   基于无形性的工业品牌价值产生机理解析 [J].
詹刘满 .
商业研究, 2013, (11) :62-68+137
[5]   别样视角切入工业互联网 [J].
云晴 .
中国电信业, 2013, (11) :70-71
[6]   工业互联网迷局 [J].
郭晓祎 .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2013, (20) :56-58
[7]   对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探讨 [J].
张立丽 .
沈阳干部学刊, 2012, 14 (03) :16-18
[8]  
以产业互联网应对"工业4.0" .2 赵西君. 环球时报 .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