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草地生物量动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88
作者
马文红 [1 ,2 ]
方精云 [1 ]
杨元合 [1 ]
安尼瓦尔买买提 [3 ]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
温带草地; 寒草地;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碳库; 均一化植被指数(NDVI);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草地约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3,但对其碳库大小、动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缺乏系统研究.基于341个样地调查的地上、地下生物量资料和1982~2006年的卫星遥感数据,利用地上生物量与遥感数据之间及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之间的关系,估算了中国北方草地生物量碳库及其空间分布,分析了过去25年生物量碳密度和碳库的时间动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1)中国北方草地生物量碳库为557.5TgC,地上、地下生物量密度分别为39.5和244.6gC/m2,地下部分占总生物量碳库的86%;(2)1982~2006年间中国草地生物量碳库呈微弱增加趋势,平均年增量为0.2TgC,但自20世纪80年代末,草地生物量并未呈现显著的变化趋势;(3)草地生物量的年际波动主要受1~7月降水的影响,而与温度关系较弱.不同草地类型之间生物量-气候关系存在一定差异,较为干旱的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的生物量波动与降水关系密切;高寒草甸的生物量则与1~7月均温显著正相关,而与降水的关系较弱.结果表明,不同草地生态系统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可能存在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632 / 64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中国草地生物量地上-地下分配格局:基于个体水平的研究 [J].
王亮 ;
牛克昌 ;
杨元合 ;
周鹏 .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0, 40 (07) :642-649
[2]   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库及其变化 [J].
方精云 ;
杨元合 ;
马文红 ;
安尼瓦尔·买买提 ;
沈海花 .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0, 40 (07) :566-576
[3]   内蒙古温带草地生物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马文红 ;
杨元合 ;
贺金生 ;
曾辉 ;
方精云 .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8, (01) :84-92
[4]   内蒙古温带草地植被的碳储量 [J].
马文红 ;
韩梅 ;
林鑫 ;
任艳林 ;
王志恒 ;
方精云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6, (03) :192-195
[5]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 [J].
周华坤 ;
周立 ;
赵新全 ;
刘伟 ;
李英年 ;
古松 ;
周兴民 .
科学通报, 2006, (01) :63-69
[6]   近20年来中国植被活动在增强 [J].
方精云 ;
朴世龙 ;
贺金生 ;
马文红 .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3, (06) :554-565+578
[7]  
1:1000000中国植被图集[M]. 科学出版社 , 侯学煜主编, 2001
[8]  
中国草地资源[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畜牧兽医司, 1996
[9]  
温室气体浓度和排放监测及相关过程[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王庚辰, 1996
[10]   Primary production and rain use efficiency across a precipitation gradient on the Mongolia plateau [J].
Bai, Yongfei ;
Wu, Jianguo ;
Xing, Qi ;
Pan, Qingmin ;
Huang, Jianhui ;
Yang, Dianling ;
Han, Xingguo .
ECOLOGY, 2008, 89 (08) :2140-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