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2 条
近20年来中国植被活动在增强
被引:298
作者:

方精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朴世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马文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机构:
[1]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来源:
关键词:
中国;
NDVI;
植被活动;
气候变化;
农业生产活动;
城市化过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阐明近20年来中国植被覆盖变化的整体状况,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植被活动的指标,使用第3代NOAA-AVHRR/NDVI 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了1982~1999年间中国地区NDVI的变化.为消除地表非植被因素的影响,参考国际惯例,定义年NDVI≥0.1的地区为有植被覆盖地区(简称植被地区),NDVI<0.1的地区为植被稀少地区.结果表明,18年来,我国大多数地区的NDVI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表明我国的植被活动在增强.与80年代初相比,90年代末植被地区的面积增加3.5%,植被稀少地区的面积下降了18.1%.全国平均年NDVI增加了7.4%.生长季节的延长和生长加速是我国NDVI增加的主要原因,而温度上升和夏季降水量的增加以及农业活动的加强可能是其主要的驱动因子.我国NDVI变化趋势显示了较大的空间异质性:东部沿海地区呈下降趋势或变化不明显;农业产区和西部地区增加显著.这种空间异质性是由于城市化过程、农业生产活动、区域气候特征以及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区域响应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554 / 565+578
+578-57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特征和趋势探讨
[J].
施雅风
;
沈永平
;
李栋梁
;
张国威
;
丁永建
;
胡汝骥
;
康尔泗
.
第四纪研究,
2003, (02)
:152-164

施雅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兰州,兰州,乌鲁木齐,兰州,乌鲁木齐,兰州

沈永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兰州,兰州,乌鲁木齐,兰州,乌鲁木齐,兰州

李栋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兰州,兰州,乌鲁木齐,兰州,乌鲁木齐,兰州

张国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兰州,兰州,乌鲁木齐,兰州,乌鲁木齐,兰州

丁永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兰州,兰州,乌鲁木齐,兰州,乌鲁木齐,兰州

胡汝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兰州,兰州,乌鲁木齐,兰州,乌鲁木齐,兰州

康尔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兰州,兰州,乌鲁木齐,兰州,乌鲁木齐,兰州
[2]
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探
[J].
施雅风
;
沈永平
.
科技导报,
2003, (02)
:54-57

施雅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科院院士,研究员

沈永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科院院士,研究员
[3]
中国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分析
[J].
刘纪远
;
刘明亮
;
庄大方
;
邓祥征
;
张增祥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12)
:1031-1040+1058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明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庄大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邓祥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张增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4]
北半球春季植被NDVI对温度变化响应的区域差异
[J].
龚道溢
;
史培军
;
何学兆
.
地理学报,
2002, (05)
:505-514

龚道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资源科学研究所,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资源科学研究所,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史培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资源科学研究所,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资源科学研究所,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何学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资源科学研究所,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资源科学研究所,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5]
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
[J].
施雅风
;
沈永平
;
胡汝骥
.
冰川冻土,
2002, (03)
:219-226

施雅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沈永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胡汝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6]
东亚土地覆盖动态与季风气侯年际变化的关系
[J].
香宝
;
刘纪远
.
地理学报,
2002, (01)
:39-46

香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刘纪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7]
天山北部山地-绿洲-过渡带-荒漠系统的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农业范式
[J].
张新时
.
植物学报,
2001, (12)
:1294-1299

张新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
[8]
最近18年来中国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
[J].
朴世龙
;
方精云
.
第四纪研究,
2001, (04)
:294-302

朴世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大学生态学研究与教育中心!北京,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大学生态学研究与教育中心!北京

方精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大学生态学研究与教育中心!北京,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大学生态学研究与教育中心!北京
[9]
气候变化对土地覆被变化的 影响及其反馈模型
[J].
李克让
;
陈育峰
;
黄玫
;
李晓兵
;
叶卓佳
.
地理学报,
2000, (S1)
:57-63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育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10]
利用“3S”技术检测我国北方气候变化的植被响应
[J].
史培军
;
李晓兵
;
周武光
.
第四纪研究,
2000, (03)
:220-228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晓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

周武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