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 条
珠江三角洲地区2006年颗粒物污染过程识别与分析
被引:17
作者:
李志成
[1
]
郑君瑜
[1
]
钟流举
[2
]
机构:
[1]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来源:
关键词:
区域污染;
污染输送;
后向轨迹;
聚类分析;
小波分析;
D O I:
10.13198/j.res.2011.09.11.lizhch.008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Matlab小波分析工具,分析了珠三角(珠江三角洲)地区2006年PM10的突变特征,并对典型区域性颗粒物空气污染过程进行了识别.结合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气象数据,运用HYSPLIT v4.9模式,以4个典型空气观测站点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高污染过程期间后向气流轨迹的特征和区域ρ(PM10)的变化与输送过程,并对比分析了污染超标日和非超标日的ρ(PM10)与风速、相对湿度、平均温度及地面平均气压等常规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珠三角地区颗粒物高污染时段输送的气流主要来源于内陆东北气流和沿海气流.本地排放和区域城市间传输是造成珠三角地区颗粒污染过程的主要原因.静风或极小风,以及较高地面平均气压是影响珠三角地区PM10污染的主要气象要素.
引用
收藏
页码:975 / 981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