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区四省会城市PM10污染特征

被引:44
作者
石春娥
翟武全
杨军
王水
姚克亚
机构
[1]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PM10; 长江三角洲; 区域性污染; 后向轨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四省会城市(上海、南京、杭州、合肥)2001-2005年逐日大气污染指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HYSPLIT轨迹模式,分析了各城市中度以上大气污染过程的输送特征。结果表明:2002年以后,四省会城市的大气质量都有好转的趋势;大气污染发生频率最高的季节是春季(南京)和冬季(其他城市);11月和3月是大气污染出现频率最高的月份。上海PM10与NO2和SO2浓度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合肥PM10与NO2和SO2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比上海略差。两城市都是PM10与NO2之间的偏相关系数远大于与SO2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各城市的PM10浓度都与另外三个城市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尤其是3,4月份。后向轨迹分析表明,造成本地区中度以上大气污染的气团以西北来向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408 / 41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合肥市PM10输送轨迹分类研究 [J].
石春娥 ;
姚叶青 ;
张平 ;
邱明燕 .
高原气象, 2008, 27 (06) :1383-1391
[2]   本溪复杂地形条件下三维多源SO浓度场模拟 [J].
马雁军 ;
左洪超 ;
王扬锋 ;
刘宁微 .
高原气象 , 2006, (04) :704-709
[3]   重庆市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来源解析 [J].
陶俊 ;
陈刚才 ;
钟昌琴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6, (04) :489-493
[4]   1987—2002年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分析 [J].
马雁军 ;
崔劲松 ;
刘晓梅 ;
张菁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5, (03) :428-435
[5]   北京地区PM10污染的气象特征 [J].
王淑英 ;
张小玲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S1) :177-184
[6]   南京市空气中颗粒物PM10、PM2.5污染水平 [J].
黄鹂鸣 ;
王格慧 ;
王荟 ;
高士祥 ;
王连生 .
中国环境科学, 2002, (04) :47-50
[7]  
我国4个大城市空气PM2.5、PM10污染及其化学组成[J]. 魏复盛,滕恩江,吴国平,胡伟,W.E.Wilson,R.S.Chapman,J.C.Pau,J.Zhang.中国环境监测. 2001(S1)
[8]   南京市总悬浮颗粒物(TSP)及地面积尘来源解析 [J].
刘文菁 ;
黄世鸿 ;
刘小红 ;
徐震涛 ;
杭维奇 .
气象科学, 2001, (01) :87-94
[9]   我国东南沿海两次沙尘的化学特征及其源地探讨 [J].
蔡晨霞 ;
蒋维楣 ;
黄世鸿 ;
李联盟 ;
徐振涛 .
高原气象, 2000, (02) :179-186
[10]   北方15个大型城市总悬浮颗粒物的季节变化 [J].
安俊岭 ;
张仁健 ;
韩志伟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0, (01) :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