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性“通道”与跨国公司地方化结网——以苏州工业园为例

被引:25
作者
艾少伟
苗长虹
机构
[1]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关键词
学习场; 通道; 跨国公司; 地方化结网; 苏州工业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6.7 [跨国公司];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是开发区形成、发展和演进的关键驱动力量。在多种异质性行为主体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学习场"中,跨国公司要实现其全球化和本土化战略,就必须与开发区政府和本土企业之间建立有效的地方化结网"通道"。其中,"政策通道"首先为其提供了最基本的"通道"保障,成为跨国公司进驻开发区的初始动因。通过技术、市场等各种"关联通道"对经济社会关系的拓展而形成的集聚成为跨国公司在开发区的主要集聚形态;"价值链通道"则最终形成了全球性力量与地方性力量之间的对接。因此,跨国公司在开发区的地方化结网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政策通道"、"关联通道"和"价值链通道"的复杂演进过程。从演进机制上看,跨国公司在开发区的地方化结网,存在"地理接近-关系接近-制度接近"等接近机制一般认识过程的"逆向"特征。在这些接近机制的综合作用下,"政策通道"、"关联通道"和"价值链通道"等开发区内外相互交织的"异质性通道网络"在跨国公司地方化结网中发挥了关键的联结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483 / 1498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学习场”结构与空间中的创新 [J].
苗长虹 ;
艾少伟 .
经济地理, 2009, 29 (07) :1057-1063
[2]   制度约束、全球价值链嵌入与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 [J].
张杰 ;
刘志彪 .
当代财经, 2008, (09) :84-91
[3]   技术学习与创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 [J].
苗长虹 ;
魏也华 .
人文地理, 2007, (05) :1-9+18
[4]   跨国公司的群居机制与落后地区的引资政策 [J].
张彦博 ;
郭亚军 ;
韩颖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 (02) :115-123
[5]   跨国公司的技术关联性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机理 [J].
梁启华 ;
高毅蓉 .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6, (04) :39-46
[6]   开放条件下江苏产业集聚现状与形成机制研究 [J].
李锋 ;
赵曙东 ;
史小庆 ;
汤永林 .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5, (04) :69-72
[7]   FDI产业集聚的形成与演进 [J].
茹玉骢 .
浙江学刊, 2005, (03) :179-185
[8]   跨界生产网络的组织治理模式——以苏州地区信息电子业台商为例 [J].
杨友仁 ;
夏铸九 .
地理研究, 2005, (02) :253-264
[9]   从基础性优势到集聚性优势:东道国吸引跨国公司FDI的二重优势研究 [J].
王焕祥 ;
陆妙燕 .
财贸研究, 2005, (02) :6-12
[10]   产业关联深化的新变化、基础及其结构平衡 [J].
周振华 .
东南学术, 2005, (01) :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