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及其启示

被引:34
作者
张玲
纪璐
机构
[1] 南开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专利侵权; 惩罚性赔偿; 美国;
D O I
10.16092/j.cnki.1001-618x.2013.02.005
中图分类号
D971.2 []; DD913 [];
学科分类号
0301 ; 03 ;
摘要
美国1793年《专利法》规定了三倍赔偿。之后,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进行修改。惩罚性赔偿标准由宽松逐渐走向严格。美国法院则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通过一系列判例确立了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具体规则。昆腾困境从产生到破解,增加了故意侵权的认定难度,证明故意侵权的举证责任更多地分配给了专利权人,加强了对律师客户保密特权的保护。我国应借鉴美国经验,在《专利法》中明确规定惩罚性赔偿,对故意和重大过失专利侵权,法院可以在补偿性赔偿的三倍以内,根据案件情节自由裁量赔偿额,以发挥民事责任惩罚、遏制专利侵权行为的功能,有效地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利益。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知识产权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是与非——从法经济学角度解读 [J].
胡海容 ;
雷云 .
知识产权, 2011, (02) :70-74
[2]   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计算制度:变迁、比较与借鉴 [J].
和育东 .
知识产权, 2009, 19 (05) :7-18
[3]   惩罚性赔偿的立法选择 [J].
张新宝 ;
李倩 .
清华法学, 2009, 3 (04) :5-20
[4]   论我国知识产权法中的惩罚性赔偿 [J].
钱玉文 ;
骆福林 .
法学杂志, 2009, 30 (04) :112-114
[5]   应在知识产权领域引入惩罚性赔偿 [J].
易健雄 ;
邓宏光 .
法律适用, 2009, (04) :92-93+95
[6]   惩罚性赔偿与知识产权保护 [J].
温世扬 ;
邱永清 .
法律适用, 2004, (12) :50-51
[7]   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J].
王利明 .
比较法研究, 2003, (05) :1-15
[8]   美国证据法中的保密特权原则及其对我国证据立法的启示 [J].
陈桂明 ;
纪格非 .
法学评论, 2002, (02) :104-111
[9]   惩罚性赔偿研究 [J].
王利明 .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04) :112-122+206
[10]  
美国专利侵权救济[M]. 法律出版社 , 和育东,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