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哲学视点下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问题探讨

被引:126
作者
李扬
李晓宇
机构
[1] 中山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康德哲学; 人工智能生成物; 主体资格; 法律属性; 权利分配;
D O I
10.16092/j.cnki.1001-618x.2018.09.005
中图分类号
D923.41 [著作权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康德"主客体统一认识论"和"人是目的"哲学视点下,无论人工智能发展到何种阶段,都只能作为人利用的客体和工具处理,而不能将其拟制为与人享有平等地位的法律主体。以此为前提,人工智能生成物应当作为人利用人工智能创作的作品并按照现行著作权法关于作品的构成要件判断其独创性。在人工智能生成物构成作品的情况下,应按照现行著作权法关于著作权归属的原则处理其权利归属,即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原则上归属于利用人工智能进行作品创作的作者(自然人或者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例外情况下属于雇主或者委托人。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5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44 条
[1]   人工智能时代的司法权之变 [J].
季卫东 .
东方法学, 2018, (01) :125-133
[2]   版权法上的审美判断 [J].
梁志文 .
法学家, 2017, (06) :143-157+180
[3]   论人工智能时代的机器人权利及其风险规制 [J].
张玉洁 .
东方法学, 2017, (06) :56-66
[4]   著作权法视角下人工智能创作物保护 [J].
罗祥 ;
张国安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7, 32 (06) :144-150
[5]   论人工智能创造物的法律保护 [J].
梁志文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 35 (05) :156-165
[6]   人工智能创作物是作品吗? [J].
易继明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 35 (05) :137-147
[7]   论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在著作权法中的定性 [J].
王迁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 35 (05) :148-155
[8]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认定 [J].
熊琦 .
知识产权, 2017, (03) :3-8
[9]   康德哲学的感性之维 [J].
周黄正蜜 .
浙江社会科学, 2017, (03) :66-74+157
[10]   网络游戏直播中的著作权问题 [J].
李扬 .
知识产权, 2017, (01) :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