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

被引:47
作者
蒋辉 [1 ,2 ]
张康洁 [2 ]
张怀英 [2 ]
刘兆阳 [2 ]
机构
[1]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院
[2] 吉首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三次产业; 融合发展; 时空分异; 耦合协调;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7.07.014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以我国31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熵权法、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和空间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了2005、2010和2015年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变化。研究表明:(1)我国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且,东部、东北部、中部和西部四大经济地区也符合此整体趋势;相比之下,在我国一二三产业中,工业的发展水平最高,农业次之,第三产业最低。(2)从整体来看,虽然我国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处于拮抗期且耦合协调度不高,但其大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处于勉强协调类型的省份数量由原来的北京、天津、上海3个省份增加至9个省份。(3)就空间角度而言,我国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呈"东高—西低"格局,即东部沿海省份和东北地区的辽宁省耦合协调度较高,中部省份次之,而西部省份的耦合协调度最低且处于濒临失调状态。(4)从空间关联性来看,我国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具有正相关性,并且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HH型主要集聚在东部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1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我国汽车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耦合发展研究 [J].
李晓钟 ;
杨丹 .
软科学, 2016, 30 (11) :19-23
[2]   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机制——以四川省为例 [J].
周蕾 ;
段龙龙 ;
王冲 .
农村经济, 2016, (10) :40-45
[3]   中国“四化同步区”圈层结构时空演化与聚集经济圈优序组织 [J].
唐根年 ;
许紫岳 ;
舒季君 ;
陈国亮 ;
徐维祥 .
经济地理, 2016, (04) :6-14
[4]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四化”协调发展效率的时空分异测度 [J].
潘竟虎 ;
胡艳兴 ;
刘晓 ;
张建辉 .
地理科学, 2016, 36 (04) :512-520
[5]   江西产城融合发展测评与研究 [J].
黄新建 ;
花晨 ;
马晋文 .
江西社会科学, 2016, 36 (02) :61-67
[6]   中国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空间相关分析 [J].
翁钢民 ;
李凌雁 .
经济地理, 2016, 36 (01) :178-185
[7]   中国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发展的实证研究 [J].
夏杰长 ;
徐金海 .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6, 37 (01) :77-83
[8]   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态势测度与评价 [J].
侯兵 ;
周晓倩 .
经济地理, 2015, 35 (11) :211-217
[9]   电子信息产业与交通运输业耦合发展的实证测度研究 [J].
何颖 ;
齐亚伟 ;
徐志琴 .
管理世界, 2015, (10) :182-183
[10]   重庆市“土地、人口、产业”城镇化质量的时空分异及耦合协调性 [J].
李涛 ;
廖和平 ;
杨伟 ;
庄伟 ;
时仅 .
经济地理, 2015, 35 (05) :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