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四化”协调发展效率的时空分异测度

被引:18
作者
潘竟虎
胡艳兴
刘晓
张建辉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四化协调发展; 效率; 影响因素; 地理加权回归; 中国;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6.04.004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以中国343个地级及以上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研究了2001年和2011年"四化"协调发展及其效率的空间差异变化,借助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四化"协调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差异。结果显示,中国地级单元2001年和2011年的"四化"协调发展及其效率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综合指数、耦合度和协调度空间差异呈现以西北-东南走向的"反胡焕庸线"为分界的态势。"四化"协调发展效率整体较低,效率值较高的地区集中在中部地区,达到"有效"状态的城市极少。10 a间平均效率值总体降低,高值区逐渐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城乡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差异、人均GDP和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影响"四化"协调发展效率的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512 / 52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东北振兴以来吉林省四化发展的协调性研究 [J].
尹鹏 ;
刘继生 ;
陈才 .
地理科学, 2015, 35 (09) :1101-1108
[2]   中国的问题区域与区域问题——基于“四化”协同发展视角的分析(英文) [J].
李裕瑞 ;
王婧 ;
刘彦随 ;
龙花楼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14, 24 (06) :1115-1130
[3]   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测度 [J].
徐维祥 ;
舒季君 ;
唐根年 .
经济地理, 2014, (09) :1-6
[4]   基于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上海市开发区用地效率及其变化 [J].
王贺封 ;
石忆邵 ;
尹昌应 .
地理研究, 2014, 33 (09) :1636-1646
[5]   基于GWR模型的中国省区碳足迹的空间分异及多机制研究(英文) [J].
王少剑 ;
方创琳 ;
马海涛 ;
王洋 ;
秦静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14, 24 (04) :612-630
[6]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 [J].
董梅生 ;
杨德才 .
农业技术经济, 2014, (04) :14-24
[7]   中国“四化”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J].
李裕瑞 ;
王婧 ;
刘彦随 ;
龙花楼 .
地理学报, 2014, 69 (02) :199-212
[8]   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同步发展的现实选择和作用机理 [J].
冯献 ;
崔凯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3, 34 (03) :269-273
[9]   基于地统计分析的安徽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研究 [J].
方叶林 ;
黄震方 ;
涂玮 ;
吴丽敏 .
经济地理, 2013, 33 (02) :33-38
[10]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内在机理与定量分析 [J].
丁志伟 ;
张改素 ;
王发曾 .
地理科学, 2013, 33 (04) :402-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