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教师与中国经济学科的“双一流”建设

被引:29
作者
余广源 [1 ]
范子英 [2 ]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2]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海归”教师; 经济学科; “双一流”建设; 论文发表;
D O I
10.16538/j.cnki.jfe.2017.06.005
中图分类号
F0-4 []; G645.1 [];
学科分类号
0201 ; 040106 ;
摘要
我国"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科,而"海归"教师作为重要力量,整体上对提升我国经济学科的国际化程度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哪类"海归"教师的科研产出能力更强,且对我国经济学科的"双一流"建设发挥着更大作用呢?文章搜集了国内"985"高校和"211"财经类高校经济学科882位全职"海归"教师的个人信息,并与国际权威SSCI期刊上发表的2 074篇英文论文进行匹配,运用文献计量法研究了"海归"教师的发文数量和发文质量及其背后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博士毕业所在学校的排名不仅对"海归"教师的发文数量具有正向影响,还会提高其发表论文的影响力;(2)本科毕业所在学校的排名对论文产出不重要,无论是发文数量还是质量均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3)本科所学专业对论文产出的作用明显,相比于文史类专业,经管类、理工类专业"海归"教师的发文数量更多,但是其论文的影响力没有显著差异。文章从"海归"教师论文发表的角度为我国财经类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提供了科学合理引进师资的依据,也为其未来的人才建设提供了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65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论国家“双一流”建设下的大学学科布局调整 [J].
胡乐乐 .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6, (06) :1-7
[2]   匿名审稿制度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学进步吗?——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研究 [J].
刘瑞明 ;
赵仁杰 .
经济学(季刊), 2017, 16 (01) :173-204
[3]   “双一流”建设与经济学发展的中国贡献 [J].
田国强 .
财经研究, 2016, 42 (10) :35-49
[4]   “双一流”建设的内涵与行动框架 [J].
潘静 .
江苏高教, 2016, (05) :24-27
[5]   我国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与取向——来自2012至2014年度1126篇论文的分析报告 [J].
王庆芳 ;
杜德瑞 .
南开经济研究, 2015, (03) :140-153
[6]  
创新高校人事制度 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上海财经大学“常任轨”制度十年探索(2004~2014年)[J]. 田国强,陈旭东,刘艳辉.高等教育评论. 2015(01)
[7]   科研人才招聘需要“查三代”吗?——基于16所经济学院教师教育背景和科研绩效的实证研究 [J].
王军辉 ;
傅十和 ;
洪永淼 .
世界经济文汇, 2014, (03) :1-25
[8]   主要英文经济学期刊论文计量方法分析 [J].
肖金川 ;
任飞 ;
刘郁 .
世界经济, 2014, 37 (01) :148-160
[9]   顶尖博士生科研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J].
古继宝 ;
蔺玉 ;
张淑林 .
科学学研究, 2009, 27 (11) :1692-1699
[10]   中国研究机构发表经济学英文论文的一个统计研究(1998—2007) [J].
于晓华 .
经济学(季刊), 2008, (04) :1477-1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