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空间差异分析

被引:59
作者
沈惊宏
孟德友
陆玉麒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区域联系; 产业转移; 皖江城市带; 长三角;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2.03.022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产业转移是建立在经济联系的基础上,区域经济联系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影响产业转移规模的大小。从皖江各城市本身的经济实力和规模、各城市与长三角地区的可达性和经济联系总量、泛长三角地区城市流强度等多个角度,带内与带外层面相结合测算了皖江城市带各城市与长三角城市的区域联系大小。为求得区域联系综合值,作者构建了综合测算模型,利用各类区域联系数据测算出皖江各城市与长三角城市综合联系值,从区域联系角度评估皖江城市带各城市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可能规模梯次。评估得出承接产业转移规模梯次从大到小依次是: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宣城、滁州、巢湖、铜陵、池州。最后提出了一些为承接好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办法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区域经济联系与产业转移.[D].林亮.浙江大学.2003, 04
[2]   中国东部地区纺织企业产业转移实证分析 [J].
李廷 ;
陈淑英 .
生产力研究, 2011, (07) :159-161
[3]   基于经济联系量与地缘经济关系的城市经济区划分 [J].
丁洪建 .
城市发展研究, 2011, (03) :78-82
[4]   皖江城市带城市经济联系与中心城市辐射范围分析 [J].
赵雪雁 ;
江进德 ;
张丽 ;
侯成成 ;
李昆阳 .
经济地理, 2011, 31 (02) :218-223
[5]   上海都市圈城市间经济流测度 [J].
罗守贵 ;
金芙蓉 ;
黄融 .
经济地理, 2010, 30 (01) :80-85
[6]   基于投入产出理论的城市群产业空间联系 [J].
宋吉涛 ;
赵晖 ;
陆军 ;
李铭 ;
蔺雪芹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6) :932-943
[7]   基于引力模型的江苏区域经济联系强度与方向 [J].
孟德友 ;
陆玉麒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5) :697-704
[8]   上海与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研究 [J].
向云波 ;
彭秀芬 ;
徐长乐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9, (06) :508-514
[9]   基于对外经济联系与地缘经济关系匹配的广州国家中心城市战略分析 [J].
邓春玉 .
地理科学, 2009, 29 (03) :329-335
[10]   淮海经济区的城市经济联系格局分析 [J].
唐娟 ;
马晓冬 ;
朱传耿 ;
钱程 .
城市发展研究, 2009, 16 (05) :18-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