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与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研究

被引:39
作者
向云波 [1 ,2 ]
彭秀芬 [3 ]
徐长乐 [1 ,2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
[2] 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
[3] 武夷学院旅游系
关键词
经济联系; 长江经济带; 都市圈; 上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在国家"T"型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基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6年统计数据,从联系节点、联系通道和联系作用量3方面,定量分析上海与长江经济带的经济联系。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空间等级分布不均,呈现出"一极,多心组团"及沿铁路干线分布的空间格局;(2)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间的可达性明显优于中西部城市,而城市客货流则多集中在上海与重庆、成都、武汉、南京等二、三级中心城市之间;(3)经济联系随空间距离增加而衰减,与上海经济联系紧密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沪宁—沪杭—杭甬铁路沿线,中西部地区城市与上海经济联系作用量很弱。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上海与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对此提出了几点优化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508 / 51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京津冀地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方向研究 [J].
崔和瑞 .
技术经济, 2008, (10) :32-36
[2]   绵阳市与区域关联度测算的理论与方法 [J].
彭兴芝 ;
王青 ;
李虎杰 .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7, (03) :100-102+118
[3]   淮海经济区区域经济联系与整合发展研究 [J].
沈山 ;
陆宁 ;
郭黎霞 .
工业技术经济, 2007, (03) :55-58
[4]   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 [J].
刘承良 ;
余瑞林 ;
熊剑平 ;
朱俊林 ;
张红 .
地理研究, 2007, (01) :197-209
[5]   中国地区间经济联系与区域发展驱动力分析 [J].
石敏俊 ;
金凤君 ;
李娜 ;
赵曌 ;
金少胜 .
地理学报, 2006, (06) :593-603
[6]   河南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与强度——兼论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与对外联系 [J].
苗长虹 ;
王海江 .
地理研究, 2006, (02) :222-232
[7]   山东半岛城市群主要经济联系方向研究 [J].
郑国 ;
赵群毅 ;
不详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04, (05) :51-54+96
[8]   深圳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联系的测度及分析 [J].
李国平 ;
王立明 ;
杨开忠 .
经济地理, 2001, (01) :33-37
[9]   甘肃与毗邻省区区域经济联系研究 [J].
牛慧恩 ;
孟庆民 ;
胡其昌 ;
陈延诚 .
经济地理, 1998, (03) :51-56
[10]   区域经济联系定量分析初探——以上海与苏锡常地区经济联系为例 [J].
王德忠 ;
庄仁兴 .
地理科学, 1996, (01) :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