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网络关联与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基于GARCH-Copula-CoVaR模型的分析

被引:29
作者
马亚明
宋羚娜
机构
[1]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影子银行; 商业银行; 系统性风险; 风险溢出效应;
D O I
10.19337/j.cnki.34-1093/f.2017.07.007
中图分类号
F832.33 [商业银行(专业银行)];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在系统阐述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特征及其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关联性基础上,采用GARCH-Copula-Co VaR拓展模型测度我国各类影子银行机构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溢出及其动态效应。结果表明:证券类影子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最大,其次是信托业,最后是民间借贷类机构。整体而言,各类影子银行的风险溢出强度处于可控状态,但在2015年的股灾中,其风险溢出效应明显增强。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我国上市金融机构关联性研究——基于网络分析法 [J].
李政 ;
梁琪 ;
涂晓枫 .
金融研究, 2016, (08) :95-110
[2]   银行的影子:风险分担还是风险传染 [J].
涂晓枫 ;
李政 .
当代经济科学, 2016, 38 (02) :20-29+124
[3]   我国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基于GARCH-时变Copula-CoVaR模型的分析 [J].
李丛文 ;
闫世军 .
国际金融研究, 2015, (10) :64-75
[4]   基于复杂网络的中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传染机制研究 [J].
林琳 ;
曹勇 .
经济管理, 2015, 37 (08) :109-119
[5]   我国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风险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J].
宋巍 ;
刘俊奇 .
武汉金融, 2015, (02) :56-60
[6]   中国影子银行部门系统性风险的形成、影响与应对 [J].
李建军 ;
薛莹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4, 31 (08) :117-130
[7]   中美影子银行系统比较分析和启示 [J].
陆晓明 .
国际金融研究, 2014, (01) :55-63
[8]   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分析——基于CoVaR技术的分位数估计 [J].
杨有振 ;
王书华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3, 35 (07) :24-33
[9]   中国影子银行与银行体系稳定性阈值效应研究 [J].
毛泽盛 ;
万亚兰 .
国际金融研究, 2012, (11) :65-73
[10]   影子银行的风险与监管 [J].
龚明华 ;
张晓朴 ;
文竹 .
中国金融, 2011, (03) :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