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顺周期特征与决定因素:1952—2007

被引:6
作者
赵奉军
高波
机构
[1]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顺周期; 决定因素;
D O I
10.15931/j.cnki.1006-1096.2009.02.014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笔者通过对1952年~2007年中国经济统计数据的回归分析,采用索罗残差法计算了中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并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其决定因素做了简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是递增的,但波动剧烈且呈现顺周期的特征。进一步研究显示,劳动储备和技术冲击是中国全要素生产率顺周期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2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中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与决定因素:1996-2003 [J].
金相郁 .
经济评论, 2007, (05) :107-112
[2]   全要素生产率的再认识——用TFP分析经济增长质量存在的若干局限 [J].
郑玉歆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 (09) :3-11
[3]   对外开放与TFP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J].
何元庆 .
经济学(季刊), 2007, (04) :1127-1142
[4]   全要素生产率在中国地区差异中的贡献:兼与彭国华和李静等商榷 [J].
傅晓霞 ;
吴利学 .
世界经济, 2006, (09) :12-22+95
[5]   中国改革时期省际生产率增长变化的实证分析(1979—2001年) [J].
郑京海 ;
胡鞍钢 .
经济学(季刊), 2005, (01) :263-296
[6]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 [J].
张军 ;
吴桂英 ;
张吉鹏 .
经济研究, 2004, (10) :35-44
[7]   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 [J].
何枫 ;
陈荣 ;
何林 .
经济学家, 2003, (05) :29-35
[8]   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 [J].
张军 ;
施少华 .
世界经济文汇, 2003, (02) :17-24
[9]   我国资本配置效率及其与金融市场关系评价研究 [J].
韩立岩 ;
蔡红艳 .
管理世界, 2002, (01) :65-70
[10]   我国资产的估算 [J].
贺菊煌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2, (08) :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