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与决定因素:1996-2003

被引:48
作者
金相郁
机构
[1] 南开大学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Malmquist指数; 数据包络法; 全要素生产率;
D O I
10.19361/j.er.2007.05.018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Malmquist指数分析表明,在1996-2003年期间,各省市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加了3.8%,而东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加了7.6%,中西部地区增加了3.8%。Malmquist指数还表明,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主要来源是技术变化,并不是效率的变化,因而,1996-2003年期间的各省市区的要素平均利用效率并不是很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决定因素分析设立6个假设,利用Malmquist指数与8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为了提高回归分析结果的客观性,运用了4种回归分析方法,即OLS、SWR、2SLS、GMM。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工业总产值的规模、专业技术人员对从业人员中的比重和财政自立度是1996-2003年期间中国各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的主要解释变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1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中国城市规模效率的实证分析:1990-2001年 [J].
金相郁 .
财贸经济, 2006, (06) :78-82+97
[2]   广西城市经济发展的DEA相对效率评价 [J].
魏华 ;
吕永成 ;
吕永霞 .
广西社会科学, 2005, (09) :105-107
[3]   基于DEA-like模型的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J].
王宇 ;
冯英浚 ;
赵雪燕 ;
不详 .
技术经济 , 2005, (09) :85-88
[4]   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效率的时空变化 [J].
李郇 ;
徐现祥 ;
陈浩辉 .
地理学报, 2005, (04) :615-625
[5]   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分解——基于Malmquist生产力指数的实证分析 [J].
赵伟 ;
马瑞永 ;
何元庆 .
统计研究, 2005, (07) :37-42
[6]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 [J].
郭庆旺 ;
贾俊雪 .
经济研究, 2005, (06) :51-60
[7]   中国省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J].
郭庆旺 ;
赵志耘 ;
贾俊雪 .
世界经济, 2005, (05) :46-53+80
[8]   基于改进DEA的江苏各城市经济运行系统效率分析 [J].
胡斌 ;
章仁俊 ;
邵汝军 .
统计与决策, 2005, (04) :68-69
[9]   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 [J].
郭庆旺 ;
贾俊雪 .
经济研究, 2004, (05) :31-39
[10]   中国地区劳动生产率的空间统计分析 [J].
田成诗 ;
盖美 .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4, (02) :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