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耕地利用隐性形态转型的多学科综合研究框架

被引:52
作者
曲艺 [1 ,2 ,3 ]
龙花楼 [1 ,3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中国科学院精准扶贫评估研究中心
[4]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耕地利用; 土地利用隐性形态; 土地利用转型; 多学科综合; 研究框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当前,18亿亩耕地"红线"的划定对中国耕地数量保护成效显著,但要实现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目标,更多的研究仍需聚焦在既定资源数量下的耕地利用隐性形态转型上。耕地利用隐性形态包含涉及不同学科的多重属性,其转型规律的刻画需建立在多学科综合研究框架基础之上。为此,研究结合中国耕地资源管理实践,分析了1949年以来耕地利用隐性形态转型历程,梳理了分散于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中的相关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当前研究在区域性、综合性、多尺度性方面表现不足,这些不足不仅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也弱化了研究结论在耕地管理实践中的可推广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本文提出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引入地理学的研究理念和分析方法,通过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弥补以上不足,并进而从概念框架、具体设计、实践运用三个层次,逐步深入和细化,提出了中国耕地利用隐性形态转型研究的多学科综合研究框架,阐述了这一框架的具体应用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1226 / 1241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66 条
[1]   中国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 [J].
王亚辉 ;
李秀彬 ;
辛良杰 ;
谈明洪 ;
李薇 .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 (04) :539-552
[2]   论土地利用转型的研究框架 [J].
宋小青 .
地理学报, 2017, 72 (03) :471-487
[3]   土地流转、土地生产率与规模经营 [J].
陈杰 ;
苏群 .
农业技术经济, 2017, (01) :28-36
[4]   基于开发利用与产出视角的区域土地利用隐性形态综合研究——以黄淮海地区为例 [J].
曲艺 ;
龙花楼 .
地理研究, 2017, 36 (01) :61-73
[6]   土地生产率视角下的中国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基于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 [J].
陈杰 ;
苏群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6 (06) :121-130+155
[7]   城市土地利用隐性形态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以中国289个地级以上城市为例 [J].
曲艺 ;
龙花楼 .
经济地理, 2016, 36 (10) :1-8
[8]   基于双重目标的东北粮食主产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 [J].
宋戈 ;
邹朝晖 ;
陈藜藜 .
中国土地科学, 2016, 30 (08) :38-46
[9]   东北地区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研究 [J].
黄善林 ;
张羽鑫 ;
侯淑涛 ;
杜国明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6, (05) :36-40
[10]   农场规模、劳动力投入量与技术效率及其相关性问题研究 [J].
王晓兵 ;
许迪 ;
张砚杰 ;
杨军 .
资源科学, 2016, 38 (03) :476-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