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开发利用与产出视角的区域土地利用隐性形态综合研究——以黄淮海地区为例

被引:28
作者
曲艺 [1 ,2 ]
龙花楼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土地利用隐性形态; 遗传算法; 空间自相关; 空间聚类; 黄淮海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从土地开发利用与产出视角出发,以黄淮海地区为研究区,开展区域土地利用隐性形态的综合研究。首先,从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土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污染排放水平三个维度构建了区域土地利用隐性形态的三维表征模型。其次,引入基于遗传算法的K-means聚类方法(KGA)对研究区不同单元的综合土地利用隐性形态进行了类型划分,发现不同类型单元的综合土地利用隐性形态特征与其所处的区域发展水平紧密相关。第三,引入空间距离和空间自相关检验,提出了一种综合空间与非空间属性信息的空间聚类方法(SKGA),用于研究区综合土地利用隐性形态的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基于SKGA的分区方案既能保留各研究单元非空间属性的分异性,又能兼顾不同单元间的空间邻接性和空间关联性。研究结果可为差别化的土地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7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基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乡镇空间功能分区 [J].
赵海霞 ;
崔建鑫 ;
董雅文 ;
高俊峰 ;
王淑芬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 (03) :375-386
[2]   论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 [J].
龙花楼 .
地理研究, 2015, 34 (09) :1607-1618
[3]   土地要素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J].
王建康 ;
谷国锋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 (08) :10-17
[4]   雾霾天气的成因 [J].
周峤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S1) (S1) :211-212
[5]   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效应分析——以湖南省为例 [J].
刘永强 ;
廖柳文 ;
龙花楼 ;
秦建新 .
地理研究, 2015, 34 (04) :691-700
[6]   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研究综述 [J].
吕晓 ;
黄贤金 ;
张全景 .
城市规划, 2015, 39 (04) :105-112
[7]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方案 [J].
樊杰 .
地理学报, 2015, 70 (02) :186-201
[8]   苏北乡村转型与土地利用转型的耦合分析——以沛县为例 [J].
李志江 ;
马晓冬 ;
孙姗姗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3 (01) :36-39
[9]   基于随机边界分析的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技术效率影响研究 [J].
夏方舟 ;
严金明 ;
徐一丹 .
中国土地科学, 2014, 28 (07) :4-10
[10]   基于突变理论的经济发达地区市域城镇化质量分区研究——以江苏省13市为例 [J].
李小军 ;
方斌 .
经济地理, 2014, 34 (03) :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