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再测算与分解研究——基于多要素技术进步偏向的视角

被引:44
作者
钟世川 [1 ]
毛艳华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自贸区综合研究院
[2]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自贸区综合研究院、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中性技术进步; 偏向型技术进步;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公共资本;
D O I
10.19361/j.er.2017.01.01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1 ; 020105 ;
摘要
本文基于多要素的CES生产函数,构建了中性技术进步、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框架,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为中性技术进步效率变化效应、非公共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效率变化效应、劳动-非公共资本之间的偏向型技术进步效应、公共资本-非公共资本之间的偏向型技术进步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1990-2014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要素替代弹性显著大于0且小于1;劳动的生产效率是提高的,而公共资本与非公共资本的生产效率是下降的;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并且偏向非公共资本的程度大于公共资本,这是导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减缓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实证分析表明,2008年金融危机后,政府加速公共资本的投放导致技术进步越渐朝向公共资本方向发展,进一步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因此,为实现生产率提升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应充分发挥自身劳动力的比较优势,适度减少公共资本,尽快转向依赖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和非公共资本的轨道上来。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动态空间收敛性研究 [J].
余泳泽 .
世界经济, 2015, 38 (10) :30-55
[2]   国际贸易与中国技术进步方向——基于制造业行业的经验研究 [J].
陈欢 ;
王燕 .
经济评论, 2015, (03) :84-96
[3]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异及阶段划分——基于偏向型技术进步对1978—2013年的测算和分解 [J].
钟世川 .
西部论坛, 2015, 25 (02) :65-72
[4]   技术进步偏向与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J].
钟世川 .
经济学家, 2014, (07) :46-54
[5]   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测算与分析 [J].
雷钦礼 .
统计研究, 2013, 30 (04) :83-91
[6]   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技术合意结构和我国生产率增长来源 [J].
王林辉 ;
董直庆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 29 (05) :3-18
[7]   公共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经验研究 [J].
谢里 ;
曹清峰 ;
隋杨 .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1, 32 (04) :99-103
[8]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再测算与适用性研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的比较 [J].
魏下海 ;
余玲铮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03) :76-83
[9]   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存在吗?——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J].
宋冬林 ;
王林辉 ;
董直庆 .
经济研究, 2010, 45 (05) :68-81
[10]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再测算:1978~2007年 [J].
李宾 ;
曾志雄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 26 (03)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