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结构优化对低碳山东的贡献潜力

被引:27
作者
何立华
杨盼
蒙雁琳
孔渊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能源结构; 碳强度目标; 碳排放; 贡献潜力; 山东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2 [];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20202 ;
摘要
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碳强度是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山东省总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能源生产量、工业产值占比等社会经济指标的历史数据和不同组合情景下的预测数据,研究了能源结构优化对低碳山东的贡献潜力问题。首先运用情景预测、GM(1,1)预测与多元回归组合预测模型对2013年到2020年的一次能源消费量及其相关变量进行了预测;其次,采用马尔可夫链模型预测了2013年到2020年山东省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最后,考虑到技术进步、经济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等对碳强度目标的实现也具有显著作用,当将能源结构作为一个驱动因素分析其变化对实现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时,需将其他因素的作用剔除,因此,本文重新界定了能源结构优化对碳强度目标"贡献潜力"的定义,即指不同能源结构调整幅度情景中碳强度的"下降幅度"相对于不调整时碳强度"下降幅度"的增加值与碳强度"目标下降幅度"的比值。并在此基础上,分9种组合情景评估了2020年能源结构优化对实现山东省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经济增速下,能源结构调整幅度越大,碳强度"下降幅度"越大,能源结构优化对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也越高;在相同的能源结构调整幅度下,经济增速越低,碳强度"下降幅度"越小,但是能源结构优化对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越高。在每种情景下能源结构优化对实现山东省碳强度目标均有一定的贡献潜力,但是,能源结构优化对实现山东省碳强度目标贡献潜力作用有限,即使在优化能源结构对碳强度目标"贡献潜力"最大的情景(大幅调整能源结构、经济低速增长)中,其贡献潜力也仅为10.953 3%。因此,能源结构优化对实现低碳山东有一定的贡献,但是仅靠能源结构优化无法完全实现碳强度目标,政府、企业及社会还需要采取产业结构调整、碳排放技术升级等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我国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及贡献度分析 [J].
郝珍珍 ;
李健 .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 (10) :1664-1673
[2]   中国经济增长中碳强度下降的省区贡献分解 [J].
王锋 ;
冯根福 ;
吴丽华 .
经济研究, 2013, 48 (08) :143-155
[3]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动对碳强度影响的灵敏度分析 [J].
王韶华 ;
于维洋 .
资源科学, 2013, 35 (07) :1438-1446
[4]   低碳能耗结构优化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 [J].
范德成 ;
王韶华 ;
张伟 .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3, 34 (07) :939-944
[5]   能源结构优化对广东省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 [J].
王平 ;
刘致秀 ;
朱帮助 ;
李军 ;
肖健华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04) :49-54
[6]   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碳排放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J].
周葵 ;
戴小文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04) :41-48
[7]   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及节能减排潜力分析—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 [J].
范丹 ;
王维国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3, 43 (07) :12-21
[8]   “十二五”时期工业节能潜力与目标分析 [J].
郭国峰 ;
王彦彭 .
中国工业经济, 2013, (03) :46-58
[9]   如何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和经济发展的双赢?——能源结构优化视角下的实证分析 [J].
徐盈之 ;
董琳琳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1 (06) :31-37
[10]   优化能源结构对实现中国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评估 [J].
王锋 ;
冯根福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04) :12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