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识别——市场模型法还是指标法

被引:26
作者
周强 [1 ]
杨柳勇 [2 ]
机构
[1]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系统重要性银行; 市场模型法; 指标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3 [金融组织、银行];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学术界对如何识别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进行了很多有益尝试,由于研究方法或样本不同,得出的结论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在同一个框架基础上对几种常用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系统性风险贡献(ΔCoVaR)侧重于反映银行个体风险对系统性风险贡献的影响;边际期望损失(MES)侧重于反映市场风险;系统性风险指数(SRISK)侧重于反映规模、杠杆率等银行层面的因素;指标法也主要反映规模因素。本文认为,由于规模差异较大,衡量上市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时,规模因素会优于其他因素,使得各种方法得到基本一致的结果,即大型商业银行的系统重要性最高。鉴于当前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采用市场模型法并不会优于指标法,应在指标法的基础上,结合反映不同风险来源的市场模型法动态评估不同银行的系统重要性。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系统重要性评估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预期损失分解视角 [J].
苏明政 ;
张庆君 ;
赵进文 .
南开经济研究, 2013, (03) :110-122
[2]   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基于14家上市银行数据的研究 [J].
严兵 ;
张禹 ;
王振磊 .
国际金融研究, 2013, (02) :47-57
[3]   相互关联性、风险溢出与系统重要性银行识别 [J].
肖璞 ;
刘轶 ;
杨苏梅 .
金融研究, 2012, (12) :96-106
[4]   我国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测度——基于DGC-GARCH模型的研究 [J].
方意 ;
赵胜民 ;
王道平 .
金融监管研究, 2012, (11) :26-42
[5]   基于指标法评估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 [J].
巴曙松 ;
高江健 .
财经问题研究, 2012, (09) :48-56
[6]   基于MES测度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 [J].
赵进文 ;
韦文彬 .
金融监管研究, 2012, (08) :28-40
[7]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识别方法综述 [J].
徐超 .
国际金融研究, 2011, (11) :57-64
[8]   Robust standard errors for panel regressions with cross-sectional dependence [J].
Hoechle, Daniel .
STATA JOURNAL, 2007, 7 (03) :281-312
[9]   Consistent covariance matrix estimation with spatially dependent panel data [J].
Driscoll, JC ;
Kraay, AC .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98, 80 (04) :549-560
[10]  
CoVaR .2 Adrian,T,M. Brunnermeier.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Staff Reports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