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的国家责任核算方案

被引:68
作者
彭水军 [1 ]
张文城 [2 ]
卫瑞 [3 ]
机构
[1]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2]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碳核算方案; 生产侧排放; 消费侧排放; 责任分担原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96 [环境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 ; 0201 ; 020106 ;
摘要
在生产分散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基于领地责任原则的传统碳排放核算体系存在先天缺陷,如何构建更为合理公平的碳核算方案已成为气候谈判和学术研究的焦点和热点。本文基于MRIO模型框架梳理和拓展了已有的各种碳排放责任核算指标和责任分担方案,并以WIOD为数据基础,对1995—2009年40个国家和地区的碳排放责任进行综合评估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美国、欧盟、日本的消费侧排放责任显著高于其生产侧排放责任,而中国、印度、俄罗斯则恰好相反,存在突出的"南北国家碳排放转移"问题。因此,现行国际气候制度没有考虑贸易的转移排放和消费者责任,而仅仅依据领地排放来核算各国的排放责任,这既不利于减排效率也有失公平。与传统的领地排放指标相比,各种责任分担方案均提高了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排放责任,大部分分担方案降低了中国、印度、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经济体的排放责任。不过,目前各种责任分担方案的实践还面临诸多重大挑战,本文最后讨论了亟待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37 / 15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中国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量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J].
彭水军 ;
张文城 ;
孙传旺 .
经济研究, 2015, 50 (01) :168-182
[2]   南北国家的消费侧与生产侧资源环境负荷比较分析 [J].
张文城 ;
彭水军 .
世界经济, 2014, 37 (08) :126-150
[3]   基于经济利益的产业间环境责任分配 [J].
张友国 .
中国工业经济, 2012, (07) :57-69
[4]   各国二氧化碳排放责任的实证分析 [J].
史亚东 .
统计研究, 2012, 29 (07) :61-67
[5]   最终消费与碳减排责任的经济学分析 [J].
樊纲 ;
苏铭 ;
曹静 .
经济研究, 2010, 45 (01) :4-14+64
[6]   碳预算方案:一个公平、可持续的国际气候制度框架 [J].
潘家华 ;
陈迎 .
中国社会科学, 2009, (05) :83-98+206
[7]   2050年大气CO2浓度控制:各国排放权计算 [J].
丁仲礼 ;
段晓男 ;
葛全胜 ;
张志强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8) :1009-1027
[8]   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理论框架和解决方案 [J].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
刘世锦 ;
张永生 .
经济研究, 2009, 44 (03) :4-13
[9]  
Provincial responsibility for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under different principles[J] . Youguo Zhang.Energy Policy . 2015
[10]  
GLOBAL 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 FRAMEWORKS: AN INTRODUCTION AND OUTLOOK[J] . Arnold Tukker,Erik Dietzenbacher.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 201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