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聚类法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以安阳市2004~2011年大气环境质量为例

被引:3
作者
宋盈 [1 ]
仝攀瑞 [1 ]
刘建伟 [2 ]
机构
[1] 西安工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2]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关键词
大气环境质量; 灰色聚类法; 权重系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3 [大气评价];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选用SO2、NO2、PM10作为评价因子,运用灰色聚类法对安阳市的2004~2011年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安阳市2005年、2008年、2010年和2011年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等级为Ⅱ级,而2004年、2006年、2007年和2009年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等级为Ⅲ级.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结果相比,灰色聚类评价结果更为细腻,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灰色聚类法应用于三线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是可行的.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基于改进灰色聚类法的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J].
胡军 ;
许丽忠 ;
张江山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28 (01) :49-54
[2]   基于灰色聚类法的成都市大气污染评价 [J].
边敏娟 ;
钱骏 ;
刘志红 ;
韩建宁 ;
邹孝 .
四川环境, 2011, 30 (05) :59-62
[3]   晋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灰色综合评估法 [J].
席中军 ;
崔宾飞 ;
胡海平 .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11, 32 (03) :235-239
[4]   共原点灰色聚类法在大气环境评价中的应用——以福州市2001年到2008年大气环境质量为例 [J].
钟满秀 ;
张江山 .
环境科学导刊, 2010, 29 (04) :90-92+99
[5]   灰色聚类评价在经济区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张云海 ;
马雁军 ;
孙财涛 ;
刘庆婺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 33(S1) (S1) :426-428
[6]   武汉市大气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 [J].
张曙红 ;
武鹏程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8, (03) :110-113
[7]   空气环境质量状况模糊综合评价分析 [J].
史正元 ;
贾军 .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01) :40-42+51
[8]   重庆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模糊数学综合评价 [J].
何再超 ;
郑钦玉 ;
卢坤 ;
曹胜兰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3) :397-400
[9]  
灰色聚类法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 朱庆峰,张淑娟.广州环境科学. 2004(02)
[10]  
灰色聚类法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 朱庆峰,张淑娟.广州环境科学. 2004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