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广州新移民居住分异研究

被引:79
作者
李志刚 [1 ,2 ]
吴缚龙 [3 ]
肖扬 [4 ]
机构
[1] 广东省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3]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巴特雷特规划学院
[4]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关键词
新移民; 居住分异; 六普; 广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1 [人口统计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2 ;
摘要
运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当前广州新移民的居住空间分异问题,探讨中国大城市新移民居住空间的整体格局、分异程度及其分异机制,并以此实证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理论。研究表明:广州新移民的空间分布总体上表现出近郊集中和远郊分散的特征,其中省内新移民较多集中在中心区外围,省外新移民集中分散在远郊。广州新移民与本地常住人口的差异指数为0.48,分异指数为0.46,隔离指数为0.56,超过美国亚裔移民分异的平均水平。此外,各区的分异度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机制分析表明,历经30多年的市场化进程,制度因素对新移民聚居区的影响减弱,单位因素对新移民聚居无明显影响,市场因素的作用增强。与西方情况类似,人口和家庭因素对新移民聚居有一定影响,其中年龄因素和婚姻状况是影响新移民聚居的重要因素。总体上,市场化下中国城市新移民的社会隔离正不断转化为明显的空间分异问题。为推进社会融合,应尽快采取社会空间重构措施(如社会规划和社区规划)予以应对。
引用
收藏
页码:2056 / 2068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基于六普数据的中国流动人口住房状况的空间格局 [J].
林李月 ;
朱宇 ;
梁鹏飞 ;
肖宝玉 .
地理研究, 2014, 33 (05) :887-898
[3]   中国城市新移民的“乡缘社区”:特征、机制与空间性——以广州“湖北村”为例 [J].
李志刚 ;
刘晔 ;
陈宏胜 .
地理研究, 2011, 30 (10) :1910-1920
[4]   单位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空间重构 [J].
柴彦威 ;
塔娜 ;
毛子丹 .
现代城市研究, 2011, 26 (03) :5-9
[5]   城中村流动人口的时间利用以及生活活动时空间结构——对北京5个城中村的调查 [J].
兰宗敏 ;
冯健 .
地理研究, 2010, 29 (06) :1092-1104
[6]   广州市外来人口居住隔离及影响因素研究 [J].
袁媛 ;
许学强 .
人文地理, 2008, (05) :61-66
[7]   上海市外来人口社会空间结构演化的特征与趋势 [J].
付磊 ;
唐子来 .
城市规划学刊, 2008, (01) :69-76
[8]   北京城市社会区分析 [J].
顾朝林 ;
王法辉 ;
刘贵利 .
地理学报, 2003, (06) :917-926
[9]   我国大城市流动人口聚居区初步研究——以北京“浙江村”和广州石牌地区为例 [J].
千庆兰 ;
陈颖彪 .
城市规划, 2003, (11) :60-64
[10]   城市中的“农村社区”——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与整合研究 [J].
吴晓 .
城市规划, 2001, (12) :25-2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