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市化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应用——以厦门市集美区为例

被引:16
作者
石龙宇 [1 ]
黄云凤 [2 ]
崔胜辉 [1 ]
刘江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2] 集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关键词
土地规划; 半城市化地区; 土地适宜性; 评价方法; 指标体系;
D O I
10.13708/j.cnki.cn11-2640.2010.05.002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研究目的:构建半城市化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农村与城市间过渡性区域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方法:将厦门市集美行政区域划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层次分析法、专家评分法等手段对每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集美区适宜作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的土地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11.7%、15.4%和1.6%,与当地土地利用实际比较吻合。研究结论:构建的土地适宜性指标体系和评价步骤可用于其他半城市化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57+63 +6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杭州市半城市化地区空间分布变化 [J].
刘盛和 ;
张擎 .
地理研究, 2008, (05) :982-992
[2]   中国沿海欠发达地区半城市化特征与机制——以福建莆田为例 [J].
张敏 ;
甄峰 ;
张晓明 .
地理研究, 2008, (04) :927-937
[3]   陕北粮食生产潜力及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 [J].
王晓荣 ;
高九江 .
水土保持通报, 2006, (05) :53-56
[4]   温州市山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J].
李爱琴 .
浙江国土资源, 2005, (10) :43-44
[5]   半城市化地区形成的动力机制与发展前景初探——以浙江省绍兴县为例 [J].
刘盛和 ;
叶舜赞 ;
杜红亮 ;
陆翔兴 .
地理研究, 2005, (04) :601-610+656
[6]   试论半城市化现象及其特征——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 [J].
郑艳婷 ;
刘盛和 ;
陈田 .
地理研究, 2003, (06) :760-768+812
[7]  
Urban Environments: Issues on the Peri-Urban Fringe[J] . David Simon.Annual Review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