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PCA的兰州市热环境人文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10
作者
潘竟虎
李宝娟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城市热环境; 人文影响因素; 空间主成分分析; 干旱河谷型城市; 兰州;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11.04.010
中图分类号
X16 [环境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在城市化过程中,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加剧使城市地表热力景观呈现出高度的空间异质性。目前对城市热环境形成、演变的驱动机制、热岛效应与地表覆被变化的定量关系研究大多还是从对某些影响因子的测定入手,缺乏对区域热环境系统全面、综合的评价与分析。利用多源空间数据,以干旱区河谷型城市兰州为研究对象,在探讨热环境的空间格局基础上,运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方法替代传统的多准则判断方法,分析了人类活动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兰州市人类活动对热环境的影响因子可以归纳为4种相对独立的基本要素,即景观格局、工业布局、城市建筑以及地表覆盖。影响兰州市中心城区热环境的最核心要素是景观格局,四个因子的线性模型较好地模拟了热环境的空间变化,定量揭示了兰州中心城区人类活动对热环境的影响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662 / 67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基于V-I-AP模型的兰州市不透水面与植被盖度时空格局分析 [J].
潘竟虎 ;
李晓雪 ;
冯兆东 .
资源科学, 2010, 32 (03) :520-527
[2]   北京地区气温多尺度分析和热岛效应 [J].
张健 ;
章新平 ;
王晓云 ;
张剑明 ;
刘燚 ;
肖艳 .
干旱区地理, 2010, 33 (01) :51-58
[3]   无锡市城市扩张与热岛响应的遥感分析 [J].
夏叡 ;
李云梅 ;
王桥 ;
王彦飞 ;
金鑫 ;
徐恩惠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09, (05) :5677-5683
[4]   基于MODIS遥感定量反演的松嫩平原生态环境要素 [J].
李昭阳 ;
汤洁 ;
王晨野 ;
孙平安 .
干旱区地理, 2009, 32 (05) :776-782
[5]   上海城市热岛效应形成机制及空间格局 [J].
戴晓燕 ;
张利权 ;
过仲阳 ;
吴健平 ;
栗小东 ;
朱燕玲 .
生态学报, 2009, 29 (07) :3995-4004
[6]   基于遥感影像的哈尔滨市城市热环境变化 [J].
张新乐 ;
张树文 ;
李颖 ;
谢云峰 ;
匡文慧 .
干旱区地理, 2009, 32 (02) :310-316
[7]   1949年以来兰州城市资本密度空间变化及其机制 [J].
杨永春 ;
伍俊辉 ;
杨晓娟 ;
侯利 ;
李志勇 ;
向发敏 .
地理学报, 2009, 64 (02) :189-201
[8]   兰州市城区夏季热场分布与热岛效应研究 [J].
李国栋 ;
王乃昂 ;
张俊华 ;
赵力强 .
地理科学, 2008, (05) :709-714
[9]   城市热环境与土地利用类型格局的相关性分析——以长春市为例 [J].
张新乐 ;
张树文 ;
李颖 ;
谢云峰 ;
匡文慧 .
资源科学, 2008, (10) :1564-1570
[10]   河谷型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格局的热环境效应遥感分析——以兰州市为例 [J].
潘竟虎 ;
冯兆东 ;
相得年 ;
张庆国 .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8, (02) :202-2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