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2 条
1949年以来兰州城市资本密度空间变化及其机制
被引:16
作者:

杨永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志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兰州市;
资本密度;
建筑容积率;
空间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9 [城市经济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摘要:
构建了计划经济体制和中国转型期城市资本密度空间分布理论模型,并以兰州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利用高精度卫星影象和大规模实地调查方法获取数据,采用GIS手段和数理统计方法,利用建筑高度指标,分区、分行业对兰州城市资本密度空间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采用资本存量增量(或增长率)/建成区面积增量(或增长率)的指标衡量资本角度的城市紧凑化程度,研究了城市紧凑化变动过程。结果表明:①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资本空间密度为缓慢波动下降或均衡分布规律,甚至出现上升趋势。转轨期(中国)城市资本空间密度由中心到外围的相应规律则居于两者之间,存在向市场经济空间模型靠近的趋势;②中国城市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用地空间由中心到外围呈现商务→住宅→工业→农业的模式,而转轨期依然基本保留了此特征;③转轨期的建筑高度提高速度存在加速趋势,住宅、商业、办公等类建筑高度明显高于计划时期,其空间分布模型也更接近市场经济体制模型;④从资本视角审视,中国城市将更加紧凑化,且随时间的推移,城市资本密度空间变化曲线大致存在较为明显的"雁行波动上升式"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189 / 20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基于粗集的知识发现与地理模拟——以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为例
[J].
杨青生
;
黎夏
.
地理学报,
2006, (08)
:882-894

杨青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

黎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
[2]
巨型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因素分析——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J].
闫小培
;
毛蒋兴
;
普军
.
地理学报,
2006, (06)
:613-623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毛蒋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3]
1900年以来长春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张机理分析
[J].
匡文慧
;
张树文
;
张养贞
;
盛艳
.
地理学报,
2005, (05)
:841-850

匡文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长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长春,长春,呼和浩特

张树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长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长春,长春,呼和浩特

张养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长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长春,长春,呼和浩特

盛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长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长春,长春,呼和浩特
[4]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土地利用情景模型研究
[J].
何春阳
;
史培军
;
陈晋
;
潘耀忠
;
李晓兵
;
李京
;
李月臣
;
李景刚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05)
:464-473

何春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

史培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

陈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

潘耀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

李晓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

李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

李月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

李景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
[5]
基于GIS的兰州城市用地变化分析
[J].
杨永春
;
孟彩红
;
郭士梅
;
刘治国
;
胡昊劼
;
不详
.
山地学报 ,
2005, (02)
:174-184

杨永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地理科学系

孟彩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地理科学系

郭士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地理科学系

刘治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地理科学系

胡昊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地理科学系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地理科学系
[6]
基于神经网络的元胞自动机及模拟复杂土地利用系统
[J].
黎夏
;
叶嘉安
.
地理研究,
2005, (01)
:19-27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叶嘉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环境管理研究中心广州,香港
[8]
高密度开发城市的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以广州为例
[J].
闫小培
;
毛蒋兴
.
地理学报,
2004, (05)
:643-652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毛蒋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广州,广州
[10]
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耦合关系
[J].
张文忠
;
王传胜
;
吕昕
;
樊杰
.
地理学报,
2003, (05)
:677-685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吕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