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韧性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235
作者
谭俊涛 [1 ,2 ]
赵宏波 [3 ]
刘文新 [4 ]
张平宇 [4 ]
仇方道 [1 ,2 ]
机构
[1] 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
[2] 江苏师范大学城乡融合发展研究院
[3]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4]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经济韧性; 区域韧性; 金融危机; 中国;
D O I
10.13249/j.cnki.sgs.2020.02.002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从经济维持性和恢复性2个方面定量化分析中国31省(市)(未包含港澳台数据)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经济韧性特征,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①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维持性较高,中部地区的经济维持性普遍较低;经济恢复性较高的省市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而东部和西部地区经济恢复性较低,经济维持性和经济恢复性呈现一定的负相关。②各省(市)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经济维持性普遍较高,经济维持性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在东部沿海区域和沿长江经济带地区,而经济维持性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③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第二产业表现出了较强的经济韧性,而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第三产业经济韧性较好。④影响2次经济危机中韧性能力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的,区位条件、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和人均GDP的解释力较强,但在2次经济周期中的作用方向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173 / 18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基于乡村弹性的乡村振兴理论认知与路径研究 [J].
李玉恒 ;
阎佳玉 ;
刘彦随 .
地理学报, 2019, 74 (10) :2001-2010
[2]   区域产业发展演化:路径依赖还是路径创造? [J].
贺灿飞 .
地理研究, 2018, 37 (07) :1253-1267
[3]   制度演化与区域经济弹性——两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比较 [J].
胡晓辉 ;
张文忠 .
地理研究, 2018, 37 (07) :1308-1319
[4]  
Analyz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Evolution of Old Industrial Cities Using Evolutionary Resilience Theory:A Case Study in Shenyang of China[J]. GUAN Haoming,LIU Wenxin,ZHANG Pingyu,LO Kevin,LI Jing,LI Liangang.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8(03)
[5]   基于演化弹性理论的中国老工业城市经济转型过程比较 [J].
关皓明 ;
张平宇 ;
刘文新 ;
李静 .
地理学报, 2018, 73 (04) :771-783
[6]   金融危机背景下区域经济弹性的影响因素——以浙江省和江苏省为例 [J].
徐媛媛 ;
王琛 .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 (08) :986-994
[7]   城市韧性:基于国际文献综述的概念解析 [J].
邵亦文 ;
徐江 .
国际城市规划, 2015, 30 (02) :48-54
[8]   弹性城市及其规划框架初探 [J].
黄晓军 ;
黄馨 .
城市规划, 2015, 39 (02) :50-56
[9]   区域弹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 [J].
彭翀 ;
袁敏航 ;
顾朝林 ;
彭仲仁 .
城市规划学刊, 2015, (01) :84-92
[10]   亚洲金融风暴和美国次贷危机的比较分析 [J].
彭翔 ;
赵光耀 .
经济师, 2015, (01) :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