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演化弹性理论的中国老工业城市经济转型过程比较

被引:51
作者
关皓明 [1 ,2 ]
张平宇 [1 ]
刘文新 [1 ]
李静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演化弹性; 城市经济转型; 老工业城市; 经济周期模型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7 [地方工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运用演化弹性理论(evolutionary resilience)采用经济周期模型法和偏离—份额法,从增长和结构两个方面,比较分析沈阳市、重庆市和武汉市3个典型老工业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和转型过程。结果发现:(1)重庆市和武汉市经济增长能力水平具有显著地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分界的阶段性特征;沈阳市经济发展过程呈现出适应循环周期特征,目前处于由维持向释放过渡的阶段。(2)20世纪90年代以来,沈阳市3次产业结构转换方向具有较大的波动性,第三产业份额的增加主要是第二产业增长放慢的结果。重庆市和武汉市3次产业结构转换方向具有较强的稳定性。(3)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沈阳市和武汉市制造业结构演替受老路径增长能力变化影响较大,重庆市制造业结构演替是在新老路径都保持较高增长能力背景下稳步推进的。(4)21世纪初以来,沈阳市新路径的演化呈现出低端化特征,而重庆市和武汉市新路径的演化呈现出高端化特征。本文将弹性理论应用到城市经济转型研究,实证了弹性理论的实践应用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771 / 78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J].
刘志高 ;
张薇 .
经济地理, 2016, 36 (12) :218-223+232
[2]   中国对外贸易产品空间路径演化 [J].
贺灿飞 ;
董瑶 ;
周沂 .
地理学报, 2016, 71 (06) :970-983
[3]   政府空间治理与地方产业发展响应——以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为例 [J].
高菠阳 ;
刘卫东 .
人文地理, 2016, 31 (03) :1-8+18
[4]   技术关联与城市产业增长研究 [J].
刘鑫 ;
贺灿飞 .
地理研究, 2016, 35 (04) :717-730
[5]   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经济转型成效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J].
王泽宇 ;
张震 ;
韩增林 ;
孙才志 .
地理科学, 2015, 35 (11) :1388-1396
[6]   城市韧性:基于国际文献综述的概念解析 [J].
邵亦文 ;
徐江 .
国际城市规划, 2015, 30 (02) :48-54
[7]   中国老工业城市的发展状态评价及衰退机制 [J].
王成金 ;
王伟 .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 (08) :1275-1288
[8]   国外弹性城市研究述评 [J].
蔡建明 ;
郭华 ;
汪德根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10) :1245-1255
[9]   区域经济弹性研究述评及未来展望 [J].
胡晓辉 .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2, 34 (08) :64-72
[10]   基于不同尺度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 [J].
陈培阳 ;
朱喜钢 .
地理学报, 2012, 67 (08) :1085-1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