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弹性的乡村振兴理论认知与路径研究

被引:132
作者
李玉恒 [1 ]
阎佳玉 [1 ,2 ]
刘彦随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乡村弹性; 乡村地域系统; 乡村振兴; 乡村地理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在人类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乡村衰退问题已成为全球性趋势,亟需实施乡村振兴。科学、系统把握乡村地域系统的演化规律,深入揭示乡村系统与外界发展环境的交互作用模式,提升乡村自身抵御、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弹性,是实现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乡村弹性视角理论解析了乡村地域系统演化与乡村振兴。研究发现:①乡村弹性包含乡村系统对外界扰动冲击的抵御能力、适应能力与实现全新发展的转型能力。②乡村演化分异是乡村地域系统与外界发展主导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在此过程中,乡村弹性决定着不同发展阶段乡村地域系统的演化方式和结果。③打造多功能乡村、实施乡村整治工程、培育乡村社会资本对构建弹性乡村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强调应科学识别乡村地域系统,差异化制定培育与提升乡村弹性的实施方案,实现乡村系统功能、结构及运行达到均衡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2001 / 20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土地工程与乡村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分析与研究 [J].
李玉恒 ;
王永生 ;
阎佳玉 ;
龙花楼 ;
刘彦随 .
中国工程科学, 2019, 21 (02) :40-47
[2]   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典型案例剖析及其启示 [J].
李玉恒 ;
阎佳玉 ;
宋传垚 .
地理研究, 2019, 38 (03) :595-604
[3]   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 [J].
刘彦随 .
地理学报, 2018, 73 (04) :637-650
[4]   论乡村重构 [J].
龙花楼 ;
屠爽爽 .
地理学报, 2017, 72 (04) :563-576
[5]   我国扶贫开发中社会资本作用机理及效应 [J].
李玉恒 ;
王艳飞 ;
刘彦随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 31 (03) :302-308
[6]   基于多功能理论的中国乡村发展多元化探讨——超越“现代化”发展范式 [J].
房艳刚 ;
刘继生 .
地理学报, 2015, 70 (02) :257-270
[7]   区域弹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 [J].
彭翀 ;
袁敏航 ;
顾朝林 ;
彭仲仁 .
城市规划学刊, 2015, (01) :84-92
[8]   转型期农村土地整治的基础理论与模式探析 [J].
刘彦随 ;
朱琳 ;
李玉恒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06) :777-782
[9]   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的反贫困工作 [J].
周治勇 .
改革与开放, 2011, (18) :150-151
[10]   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 [J].
刘彦随 ;
刘玉 ;
翟荣新 .
地理学报, 2009, 64 (10) :119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