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技术对数字个体的增权与抑制

被引:3
作者
郭淼
檀晓涓
机构
[1]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人脸识别; 数字个体; 社会权利;
D O I
10.13628/j.cnki.zjcmxb.2021.02.007
中图分类号
D912.1 [行政法]; TP391.41 [];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080203 ;
摘要
人脸识别技术作为生物识别技术,是数字时代对个体信息收集使用的最新探索。在数字化社会和技术理性主导治理思维的背景下,人脸识别被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各个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对生物信息的使用流程包括采集、存储、流通、应用,在使用个体信息的过程中,人脸识别塑造新的信息传播和应用生态,并对数字个体的权利产生增权和抑制的双重效果。技术本身的工具性决定技术对个体的延伸,技术对个体权利的抑制是人对技术应用和规制的不完全,最终对技术使用进行规制和透明化处理是"技术为人"未来转变的必然。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8+125 +12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研究.[A].刘婧雯;郭漫雪;.2017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2017,
[2]   个人私密信息如何转化为公共信息 [J].
胡凌 .
探索与争鸣, 2020, (11) :27-29
[5]   中国技术型治理的形成及其风险 [J].
肖唐镖 .
学海, 2020, (02) :76-82
[6]   数字社会中的隐私重塑——以“人脸识别”为例 [J].
王俊秀 .
探索与争鸣, 2020, (02) :86-90+159
[7]   生物识别与隐私权保护之法律冲突及其协调 [J].
朱工宇 .
科技与法律, 2009, (06) :25-28
[8]   算法政治:风险、发生逻辑与治理 [J].
汝绪华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06) :27-38
[9]   解构智能传播的数据神话:算法偏见的成因与风险治理路径 [J].
郭小平 ;
秦艺轩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9, 41 (09) :19-24
[10]   人-机文明:充满“不确定性”的新文明 [J].
彭兰 .
探索与争鸣, 2020, (06) :18-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