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五化”协调发展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33
作者
江孝君 [1 ,2 ]
杨青山 [1 ,2 ]
刘鉴 [1 ,2 ]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东北师范大学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五化”协调发展; 时空分异格局; 影响因素; 耦合函数;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加快推进绿色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协同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中国34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五化"协调发展水平及其效率测度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数据包络分析模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测度分析了2008和2013年各行政单元"五化"协调水平、发展效率、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五化"发展综合度、耦合度及协调度均呈上升趋势且区域差异逐渐缩小,但环渤海、长三角及珠三角等东部地区发展水平仍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2)"五化"协调发展空间分异呈"集群化"、"等级化"及"梯度化"特征,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发展格局。(3)"五化"协调发展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较低且区域差异显著,纯技术效率较高且区域差异较小;"五化"协调发展效率呈"等级化"及"阶梯化"特征,效率值的高低与城市行政级别等级格局基本一致,且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依次降低。(4)"五化"协调规模效率较低是导致综合效率低的关键原因;"五化"协调度空间格局的形成是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差异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806 / 81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新陈代谢视角下东北地区城市健康诊断 [J].
刘贺贺 ;
杨青山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6, (03) :25-31
[2]   以“五化”协同引领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 [J].
田文富 .
区域经济评论, 2016, (02) :139-144
[3]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绿色化“五化”协调定量评价的进展与反思 [J].
丁志伟 ;
张改素 ;
王发曾 ;
康珈瑜 ;
高岭 .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 (01) :4-13
[4]   中国城市群“四化”协调发展效率测度 [J].
潘竟虎 ;
胡艳兴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 (09) :100-107
[5]   基于ESDA和GWR的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四化协调发展时空分异格局 [J].
胡艳兴 ;
潘竟虎 ;
陈蜒 ;
张建辉 .
经济地理, 2015, 35 (05) :45-54
[6]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效率研究 [J].
尹鹏 ;
刘继生 ;
陈才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 (06) :127-134
[7]   江西省11市“四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测度 [J].
黄祥芳 ;
陈建成 ;
周伟 .
城市问题, 2015, (03) :67-74+104
[8]   中国城市脆弱性的综合测度与空间分异特征 [J].
方创琳 ;
王岩 .
地理学报, 2015, 70 (02) :234-247
[9]   浙江省“四化”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 [J].
范辉 ;
刘卫东 ;
张恒义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5, (01) :19-25
[10]   基于耦合模型的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关系量化分析——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 [J].
王毅 ;
丁正山 ;
余茂军 ;
尚正永 ;
宋晓雨 ;
常夏洁 .
地理研究, 2015, 34 (01) :9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