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0 条
中国县域农业劳动力变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被引:47
作者:
马历
[1
,2
]
龙花楼
[1
]
张英男
[1
,2
]
屠爽爽
[1
,3
]
戈大专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广西师范学院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来源: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变化;
农业经济发展;
产劳弹性系数;
时空耦合;
乡村振兴;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基于中国县域1991年、2000年、2010年3期截面数据,利用定量和GIS空间分析法,研究了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农业劳动力变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耦合特征和时空格局。结果表明:(1) 1991-2010年中国县域农业劳动力总体呈减少趋势且减少幅度逐渐增加,1991-2000年、2000-2010年分别减少4.91%和15.50%;从空间分布上看,中国农业劳动力数量呈"东减西增"的空间演变特征。(2) 1991-2010中国县域农业经济呈持续增长态势,总量增长140.13%,但区域差异明显;农业产值占区域GDP的比重逐渐减小,呈现出东低西高的分布特征。(3)产劳弹性系数的耦合类型主要以农业经济、农业劳动力"同增"的增长型和农业经济增长、农业劳动力减少的集约型为主,分别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和东南部地区;耦合类型为"滞后型""衰落型"和"衰退型"的区域与中国贫困发生率高的地域较为吻合,1991-2010年各耦合类型整体呈良性发展态势。最后根据产劳弹性系数的耦合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乡村经济振兴的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2364 / 2377
页数:1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