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变化的格局及其耦合关系

被引:46
作者
戈大专 [1 ,2 ,3 ]
龙花楼 [1 ,3 ,4 ]
张英男 [1 ,2 ,3 ]
屠爽爽 [1 ,2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中国科学院精准扶贫评估研究中心
[4]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粮食产量; 农业劳动力; 粮劳弹性系数; 农业劳动力转移效应系数; 胡焕庸线; 耦合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本文构建了中国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数量变化的耦合关系模式,初步探讨了县域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比重变化的耦合过程。利用全国1991年、2000年和2010年3期分县截面数据,分别建立了粮劳弹性系数和农业劳动力转移效应系数用以分析中国县域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变化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1)中国农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县域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数量变化的耦合关系呈现多样化并存的格局,1991-2010年中国县域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而粮食产量增加、农业劳动力数量增加而粮食产量也增加和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的同时粮食产量也减少的县域数量占县域总数的比重分别为48.85%、29.11%和19.74%;3种耦合类型分别集中于传统农区、西部欠发达牧区和农牧交错区、东南沿海农业快速转型区。(2)中国县域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比重的耦合曲线呈现阶梯式波动变化,且二者耦合关系的离散趋势不断加强。(3)粮劳弹性系数和农业劳动力转移效应系数的变化表明农业劳动力变化在促进粮食增产中的作用在不断下降。(4)"胡焕庸线"是中国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变化耦合特征的重要分界线,塑造了二者耦合格局的主体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1063 / 107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论乡村重构 [J].
龙花楼 ;
屠爽爽 .
地理学报, 2017, 72 (04) :563-576
[2]   青藏高原东部典型区的劳动力析出与粮食产量增长——2005和2010年的跟踪调查及其解释(英文) [J].
阎建忠 ;
张镱锂 ;
花晓波 ;
杨亮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6, 26 (04) :484-500
[3]   论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 [J].
龙花楼 .
地理研究, 2015, 34 (09) :1607-1618
[4]   山区耕地边际化特征及其动因与政策含义 [J].
邵景安 ;
张仕超 ;
李秀彬 .
地理学报, 2014, 69 (02) :227-242
[5]   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 [J].
陈秧分 ;
李先德 .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20) :1-10
[7]   中国县域耕地与农业劳动力变化的时空耦合关系 [J].
刘彦随 ;
李裕瑞 .
地理学报, 2010, 65 (12) :1602-1612
[9]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研究评述 [J].
田玉军 ;
李秀彬 ;
陈瑜琦 ;
马国霞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4) :686-695
[10]   中国空心化村庄演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 [J].
龙花楼 ;
李裕瑞 ;
刘彦随 .
地理学报, 2009, 64 (10) :1203-1213